一、分段系統的基本原理
1、程序通過分段(segmentation)劃分為多個模塊,每個段定義一組邏輯信息。如代碼段(主程序段main,子程序段X)、數據段D、棧段S等。
2、每段有自己的名字(一般用段號做名),都從0編址,可分別編寫和編譯。
3、裝入內存時,每段賦予各段一個段號。
4、每段占據一塊連續的內存。(即有離散的分段,又有連續的內存使用)。各段大小不等。
5、地址結構:段號 + 段內地址 段表:記錄每段實際存放的物理地址
二、段表與地址變換機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分頁和分段的主要區別
1、需求:分頁是出于系統管理的需要,是一種信息的物理劃分單位,分段是出于用戶應用的需要,是一種邏輯單位,通常包含一組意義相對完整的信息。
一條指令或一個操作數可能會跨越兩個頁的分界處,而不會跨越兩個段的分界處。
2、大小:頁大小是系統固定的,而段大小則通常不固定。分段沒有內碎片,但連續存放段產生外碎片,可以通過內存緊縮來消除。相對而言分段空間利用率高。
3、邏輯地址:
分頁是一維的,各個模塊在鏈接時必須組織成同一個地址空間;
分段是二維的,各個模塊在鏈接時可以每個段組織成一個地址空間。
4、其他:通常段比頁大,因而段表比頁表短,可以縮短查找時間,提高訪問速度。分段模式下,還可針對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保護;按段為單位來進行共享
四、段頁式存儲管理方式
1、基本原理
將用戶程序分成若干段,并為每個段賦予一個段名。
把每個段分成若干頁
地址結構包括段號、段內頁號和頁內地址三部分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