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那個人類,即使大家嘴上都在說著,你真聰明。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有聰明和笨的概念,不過,我至今都還記得一件關于聰明與笨爭論。
那是三年級一場考試結束后,老師把我的成績告訴了我媽,然后我被胖揍了一頓,理由是我怎么生了你這個笨兒子,你看誰誰誰,考了那么多分。出于小孩子也是要爭面子的原因,所以我極不理智地喊了一句,你讓他當兒子吧,還要我干嘛……關于這件事的回憶大多被疼痛給掩蓋了,所以故事的其他細節已經模糊了。
這是一次深刻的體會,疼痛一直延續,所以在那以后的路上,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了,一直在追著聰明的腳步在奔跑。不過如今,隨著年紀的增長,一個奇怪的想法開始在大腦中盤旋:要是能笨一點就好了。
笨一點,不要有那么多想法和欲望;笨一點,不要要為雞毛蒜皮斤斤計較;笨一點,不要理解世態炎涼……笨一點,笨一點,再笨一點,像一個傻子一樣,笑著過完一生。
與聰明相比,原來笨,才是最難的。
真的太難了,你看,想用酒精來麻痹大腦的人越喝越清醒。人啊,為什么要這么精明,要是能像魚一樣該有多好。
一世恍惚,七秒便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