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曾說過,“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幸福的重要來源,而最好的關系是讓雙方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社會群體中,人際關系就是你與社會交往的紐帶,需要我們認真地去經營;你播種越早,收獲就越早,撒下的種子越多,你就收獲越多。建立人脈關系就像是一個挖井的過程,付出的是一點點汗水,得到的卻是源源不斷的財富。——哈維·麥凱
在職場上好的人際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好人緣給人感覺很舒服,當他遇到什么問題時,大伙都愿意幫助他;糟糕的人際關系,容易受人排擠,被邊緣化,讓自己困惑、苦悶、孤寂、萎靡和痛苦。無論你的個人能力是多么的出色,都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協助。想要在企業里獲得更好的發展,獲得上司的信任就必須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那該如何建立一等一的人際關系呢?從小父母教育我們,沒事別麻煩別人,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從不請人幫忙。因為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里認為麻煩別人就是欠人情,是極不好的。我們家的人際關系挺糟糕的,因為當我們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時,我們就缺少了建立關系的緣由。
美國國父富蘭克林的一段軼事:
有一次,他很想與賓夕法尼亞州立法院一個議員合作,但這個議員是個難纏的鐵石心腸的人物。如果你是富蘭克林,你會如何處理?看看那個議員有什么需求?找個中間人?還是不打不相識地跟他干一架?富蘭克林用了另外一招。他知道這個議員的私人藏書中有一本絕版的稀世圖書,于是就詢問議員是否能把那本書借給他看兩天。議員同意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正如富蘭克林所描寫的:“當我們再次見面時,他對我說話了(他以前從來沒有這么做過),而且很有禮貌。后來,他還向我表明他隨時愿意為我效勞。”富蘭克林把他借書所帶來的成功歸結為一條簡單的原則:“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愿意再幫你一次忙。換句話說,要使某個人喜歡你,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富蘭克林效應也很容易理解。人們愿意幫助自己喜歡的人,當請求對方幫忙時,你在給對方一個暗示:“我就是你喜歡的人啊。”于是,對方就被催眠了。你們倆也就成了親密的小伙伴……
但是麻煩別人還是要注意以下原則:
1.這個忙在對方能力范圍內,不會造成太大的麻煩。
2.盡量不要涉及到金錢、利益,不然就成了購買、雇傭關系,會極大地損害你的人際關系。
3.麻煩別人的人情要及時還,以為一來二往,關系就更加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