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眼間,2020年,已經展開大手把我們攬入他的時間臂彎中。恐怕大家都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此時已經和我一樣是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是啊,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就是這樣的匆匆!
? ? 詩人席慕容說: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 青春豈止是倉促,簡直就是飛秒一般往前,猝不及防,青春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人到中年,真是一個尷尬的年齡,真正是“人到半山路更陡”的狀態,我認為可以用“懸之又懸,玄之又玄”這八個字來形容。
? ? 惶恐不安中,打開書本,看到了蘇軾的一首詞——《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 ? 反復琢磨幾遍,終于發現,這首詞告訴人們,越來越不再年輕的每一個新年,更要能夠打起精神,保持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心態。
? ? 蘇軾文筆了得。他描寫風景,我最喜歡了。他寫道,春天到了,山下蘭草的嫩芽長出來了,它們短短的,浸潤在溪水中;一場春雨,將松樹下的沙子路被沖洗得干干凈凈,沒有一點泥巴。黃昏的雨水淅淅瀝瀝,杜鵑在聲聲啼鳴。誰說人生短暫,不能再回到青春少年時呢?你看門前溪水不是向西流去嗎?即使是暮年,也不要感嘆人生苦短,振作精神吧!
? 看到這首詞,就想到了那個著名的“烏臺詩案”。
? ? 烏臺詩案發生于元豐二年(1079年),時御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
? ? 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后在御史臺獄受審。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后來,由于宋太祖定下了不殺文人的規矩,同時太后和王安石一并保他,他才在被關押了103天后,走出了那個烏鴉大叫、柏樹累累的陰森之地。
? ? 然后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被貶之路。被貶到黃州后,游覽蘄水清泉寺時他寫下了這首詞。在詞前還有一句小序:“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李煜說“人生長恨水長東”,自古以來,水都是向東流去,而蘇軾看到門前的蘭溪水卻是向西流去,聯系自己的人生際遇,不禁感慨萬千,胸中感慨萬千,一首千古名詞就此誕生。
? ? 陽春三月,春雨綿綿的日子,蘭草發出嫩芽了,杜鵑在林中唱著悅耳動聽的歌,寺廟的幽靜莊嚴,讓人心情愉悅。是啊,必須喜悅,為何不喜悅?
? ? 看到如此美景,他想,自己的人生際遇又算什么呢?雖然人已到中年,但只要自己振作起來,一樣可以像黃雞一樣朝氣蓬勃,大有作為。“黃雞”是借用 白居易詩句“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是用來報曉的,比喻時光的流逝。
? 《菜根譚》說:“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一個有德行的君子,到了晚年,更應該精神百倍地去生活。你會發現,年齡就像時掛鐘上的指針,心態則是固定指針的軸心,只要心態保持不變,年齡只是個不斷輪轉的數字。
? 三毛也說: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歲月賞賜給每個人的一切都是公平的。所以,平和安寧,不急不躁,不喜不悲的生活吧。
? ? 歲月是個神偷,偷走了我們的芳華。每個人過的也是一步艱,一步佳,可是無論怎樣,記得不虛度,不蹉跎,像蘇軾那樣,做個純粹的人,開心時,可以是“左牽黃,右擎蒼”的密州知州;哀愁時,可以難過的大呼:“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認真修煉生活,每個人終能把自己變成通透率性的“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