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府涵
讀《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之后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可做可不做的。
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就算是不眠不休,時間也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到每一件事上。
成功的人如何分配他們的原始資本,并且得到遠遠高于別人的收益呢?答案就是:成功人士的所有行為和精力都緊緊圍繞著他們的目標,成功就在于聚焦目標。
這就意味著,要忽略那些與目標無關的事情。但是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呢?作者給出的回答是,只做一件事。
很多人清早醒來之后,會規劃一整天的事項,包括出行、閱讀、工作、打掃房間、娛樂等等。本書作者認為,待辦清單其實是“存活清單”,只能幫你應付日子,對邁向成功毫無幫助。相比這樣的清單,我們更需要的是“成功清單”,上面的內容都圍繞著你的終極目標。
根據二八法則,待辦清單中其實有80%的事情是可有可無的,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只有20%,找出這20%,再在這20%中再精簡出20%,直到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不要事事都做,有選擇地付出,才會獲得有效的回報。
但是,我們仍然很難判斷哪件事才是重要的事,書中提出一種倒推的方法:首先定下自己的長期目標,再一點點往回考慮,最終確定現在要做的事情。
確定長期目標之后,要思考“為了長期目標,我未來5年應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五年是一個不長不短的時間,五年,一般可以完成從戀愛到結婚的階段,可以讀完大學,可以掌握一門技能,總之,五年,足夠跨越新舊階段。當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想像一下自己五年后的生活,如果想保持現狀,那么需要付出什么?如果想有所改變,那么需要怎樣具體的努力?”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也曾經強調,養成一個習慣一般需要五年的時間。
確定五年目標后,再思考,為了這個五年目標,今年要做什么?為了實現今年的目標,我這個月要做什么……直到思考出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確定之后,立刻行動。
決定要去做一件事情,就全情投入,不要想著同時處理幾件事。同時兼顧好幾件事是個美麗的謊言。同時做是可能的,但是同時專注是不可行的。
注意力是非常狹窄的,一次只能指向一件事情,同時做兩件事,就需要注意力在兩件事情上來回轉換,每次轉換都會花去多余的時間,哪怕只是一秒鐘,對于注意力的持久會產生不利影響。本來,兩件事情各需要一小時可以完成,同時做兩件事,可能一上午都做不完。
有的時候,我想寫一篇文章,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又想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于是一邊聊一邊寫,雖然回復每一條消息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但是每次回到文章都需要重現找回思路,還沒有寫下一個完整的句子,手機又響起了提示音,我又把精力轉到聊天內容上,結果,一上午時間,朋友覺得我回復消息不及時,我懊惱自己半天的時間沒有寫出一篇文。
如果想同時做,只有一個辦法:分開處理。比如,集中精力把文章一氣呵成,然后全心全意和朋友交流。也是兩件事,但是效率卻完全不同,還能從中感受到愉悅。
一次只漏一滴沙就夠了,積少成多,每一顆沙粒都是夢想沙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