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喜歡不斷追求新鮮事物的人,喜歡什么,就放手去學,學到一定程度又會覺得無聊,然后找下一個目標。
當然這使我習慣當一個初學者,廣度犧牲的就是深度。
然后學的東西多了之后,就會發現,無論學習什么,第一步都是臨摹??v向經驗少,但橫向經驗倒是積累了很多。(當然,更多時候我還會回頭把坑填上的~)
聽過無數人說,臨摹的時候要百分之百的復刻。
無論是在學習素描的時候,還是學手繪,到后來學ppt,都是如此。
但是,你真的會臨摹嗎?
今天小沐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臨摹ppt的經驗。
首先,我們為什么要臨摹呢?
在學習的時候,我們將自己置于一個全新的領域,而"隔行如隔山",如果我們跳過模仿這一步,很難直接有所創造,因為沒有積累,就很難產出。男神阿文也是在拆了PPTstore的熱銷模板之后才開始創造自己的模板,之后才有了年破百萬的銷量啊~
百分之百臨摹的好處就是,你無法找到理由去規避難點,只能想辦法克服,想辦法做到。而當你百分百臨摹之后,不僅從技術上有所提升,設計思維上也會得到提高,因為你在想辦法解決難點的時候就會不由得開始思考,為什么它是這樣做的呢?帶著腦子解決問題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而一旦你給自己設立了百分百的目標,沒有達到的時候則會產生挫敗感,這個挫敗感對于很多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而當你內心產生"隨便臨摹一下差不多就好了"這樣的想法時,就會放松很多,并且這種想法可能會因為慣性延續到你做的其他事情上。
什么才算一個好臨摹作品?
一個標準: 真假難辨。
什么是高質量的模仿?
臨摹之后,多走一步。
沒有實例的教程都是耍流氓(這樣看來之前我的教程還是耍了不少的- -),上案例分析一下哈。
(以下案例原圖來源于網絡,已經臨摹21天,完成一期訓練。這邊只挑選3個)
1
我們先分析一下圖底與字體的元素關系。
這頁PPT將數字放在了最左側,并且做了出血處理(即將一部分元素出到邊界外側)。這里的背景圖選擇的視覺中心都大致在右側,所以我臨摹的時候選圖也會參照一下。
顏色,原圖的背景色以及內容大致均為白色,所以選用較淺的綠色,比較搭。我為什么選了偏粉紅的顏色呢?仔細觀察我的選圖,人物帶了一個偏紅色的圍巾,所以就從他的身上直接取色,在稍微調整顏色的明度,變淺一些。因為這個數字2的面積很大,而面積大的時候顏色太重有壓迫感。我們來對比一下~
顯然,之前的色彩更加舒服。
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右側擋住小字的圖形部分顏色還是比較深的,面積小的顏色可以顏色純度高一些。這個原則同樣適用于建筑手繪(或者說適用范圍很廣)。這些細節都要留意到。
字體,我的字體庫還在完善中,沒找到等寬并且和原版等比例的數字,暫且用這個代替,稍顯笨重了一些。
2
這是由珞珈大大錄制視頻帶我們做的第一張PPT。原本真的是沒想過臨摹類似這樣的UI設計的作品的,算是又讓我吃一鯨吧~打開了這個視野,自己便敢于去嘗試用PPT模仿其他的UI設計了。
畢竟PPT能力有所限制,最后的成果契合度不是很滿意。
這個時候我還沒注意到顏色層級的問題,這是后來珞珈大大視頻講到的。對于文字,正文部分的顏色會灰一些,與大標題拉開層級。另一種處理方式就是調節透明度。
我們可以發現我的臨摹圖和原圖在左上角的地方是有很大差別的,就是因為沒注意這個問題,直接都給了純白色。
在我們日常做PPT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呢?字比較多的正文就會選用灰一些的,標題則會選擇純度較高的顏色。
3
原圖的展示圖是摩托車,用電腦替換一下,無傷大雅。
在這次的臨摹中,主要GET的就是背景處的透視線,看起來很淺,不起眼,但恰恰就是這些細節,才能讓圖面看起來精致。
可能有的臨摹側重的是學習設計,比如排版;有的則是可以學到PPT的一些使用技巧,比如某個功能的巧妙應用。這和自身的水平有關系。
在臨摹的時候,我習慣將原圖放在所有圖層的下方,這樣可以較為方便的看出原圖的對齊規則。當然,不同的人做法不同,放在上面對照著做可能會收獲其他方面的內容。
當然,臨摹了這么多天,無腦作業怎么行?
在此之前小沐提過四條關于學習的經驗,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復盤,總結臨摹時候的收獲,查找自己的出現過的問題(或者其他人出現過的問題),避免以后再出現同類問題。
在這21天期間,小沐有5天早上7點左右就要出門去做志愿者,晚上六七點才能回到學校。但還是會每天都堅持完成打卡任務,現在總算是順利結束了。
其實這個訓練營是每兩天有一節模仿課,沒有課的時候就找一張自己認為不錯的圖到群里,但是我每天都在找自己覺得好的PPT、海報或者UI設計進行臨摹。因為我相信,你付出的總會以某種形式還給你,即便有些收獲并不能夠即時呈現,而是當你回過頭的時候才會意識到。
下面再曬幾張臨摹打卡作業吧~
她的作品都很精致,而且比較簡約
這幾張是第一次臨摹的打卡。
可以看到我在完全模仿之后,
又做了稍微改動的臨摹。
這張其實還是有點點難度的,
主要就是右側部分比較難做,
可能是我比較笨,
自己思考了很久才把漸變陰影做出來,
不過做出來就好開心
當然,模板中英文偏多,這導致我們在使用時替換為中文會讓顏值下跌,所以我們可以在臨摹之后思考一下,如果是在日常使用中,應該如何修改。學習到的技巧、以前沒注意到的點如何在今后的使用中借鑒應用。
只要稍加留心,就會讓你的努力收獲的更多。
動手是一方面,反思也很重要,否則不會在印象中留下太多痕跡。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出,
在臨摹中邏輯和細節顯得十分重要,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你學習能力的高低,
以及臨摹作品的水平。
當然,小沐在不斷摸索中,總結出了學習的大致步驟:
學習,模仿,拆解,總結,創造
模仿只是一個開端,后面還有很多路要走。
正如小沐之前看過的一句話:
偷取別人的一部分,
永遠不適合自己;
偷取別人的全部,
剛好迷失了自己。
這條不斷折騰的路上,
有我,有你。
就不會太孤單~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