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擾擾的春秋戰國,因為一個人的登場,而霎時湮沒了喧囂。
她算不上禍國的女人,卻因為燦若桃花的一張臉,亡了兩個國家。
楚王宮里有一大片桃林,息媯知道,是楚王專門種給她的。只是,她從來不言不語,也從沒表達過感謝之情。
仲春時節,桃林里桃花簇擁在枝頭,挨挨擠擠,遠處看,像是朵朵紅云臥居其上,好不熱鬧。沿著林蔭小道,時有桃花瓣兒飄落下來,停在發上肩上,息媯全不在意,只是在這蜿蜒的蛇道上一遍遍的走,走的極慢極慢,似是要把一生的時間都給予桃林。
“母親!”
身后有人喚她,她轉過身來,一個小不點兒步履蹣跚的跌進她懷里,她蹲下身,輕輕扶住。
是她和楚王的大兒子,堵敖。
“母親,父王也來啦!”小家伙一臉得意的看著息媯,小臉紅撲撲的。
息媯抬眼望向來路,只見一人瞇著笑眼而來,多少次她都差點兒向這燦爛的笑容屈服,可是一想起從前的國破家亡,她就只恨這副眉眼不干脆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這樣她也好一死了之。
那人沒有說話,只是默默走近她,臉上的笑容沒變,越近似乎越暖了。
息媯不敢看他,猛的起身,背向他而立。
那人笑容僵在臉上,一縷錯愕一閃而過,隨即就是一臉見慣后的無奈。
“三年了,你究竟……為什么還是不肯與我說話?”楚王的聲音很低,似乎是在壓抑什么情緒。
那廂久久沉默,得不到答案,楚王嘆口氣,就要轉身離去,息媯終于轉過身來,燦若桃花的面龐上,早已淚水漣漣。
“我一個女人,嫁給兩個男子,縱使我死了,又怎么能贖清罪孽呢?”
她哭著,聲音哽咽,楚王站在不遠處,不知該如何安慰。
息媯從沒想過要做什么貞潔烈婦,那個時代也還不流行立貞潔牌坊,她只是覺得實在對不起從前那么愛護她的那個人——息國的國君,息侯。
嫁到息國,息媯從來沒覺得委屈,雖然那里地勢險峻,土地貧瘠,民貧國窮,國力弱小,但是她的夫君卻是真心喜歡她,有什么比夫妻琴瑟和鳴更讓人欣慰的呢?
在這里,沒人因為她出生在深秋卻桃花開遍,就說她是不詳之人,也不會有人聽信所謂的智者之言,就將她早早的趕出王宮,在陳國,她雖然貴為公主,卻是父親那幾十個女兒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個。父親想要結交友鄰,隨手一指,便把姐妹們都許給了各路國君,有些人期期艾艾于要遠嫁他鄉,息媯卻暗暗,自己終于有機會變得自由、快樂。
她沒有賭錯,息侯是個性情平和之人,又與她年齡相仿,二人也算志趣相投。息國雖小,但空氣很自由,在這里,她生根發芽,把所有的愛和投入都傾注在這片土地上,她是息夫人,息侯唯一的夫人。
有時候,陽光灑在午后的庭院里一片靜謐,息媯以為日子會這樣祥和的過很久,久到夫妻二人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息媯的未來藍圖中,息國不爭不搶,也不至被湮滅。
只是,彼時心思單純的息媯不知道,一切紛爭竟由自己而起。
公元前680年前后,在紛擾的戰國史上,大概是十分平靜的一段時間,畢竟北方一兩個小國的的覆滅,在春秋這雜亂的大棋盤上實在不足掛齒。
但是對于蔡國和息國來說,卻是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
楚文王先是應息侯之邀蕩平了蔡國,而后槍頭調轉,變盟為敵,順便收服了息國,息侯還來不及反應,就成了楚國的階下囚,他無奈而又憤恨的跪倒在地,跪的人中一個是楚王,一個則是自己昔日的妻子——息媯。
息媯慘白著臉,眼里噙著淚,站在楚王身邊,一言不發。她被楚王納為妃,而息侯則被封為守門小吏,因為她,楚王愿意多留他一命。
事情是怎么發生的,息媯后來回想起來,卻是有些恍惚。
四年前中秋剛過,她得息侯恩準,回陳國省親,路過蔡國,就去造訪嫁于蔡侯的姐姐蔡媯。
蔡侯祖先蔡叔度是武王姬發同母弟,因此封地位置優越,土壤肥沃,蔡國雖然歷經百年日漸衰微,但也絕不是一個旁系后裔的息國可以比的,蔡國國力強于息國,這一點息媯心知肚明。
她此去,既是看望親人,也多少有著希望兩國睦鄰友好的外交意圖。
只是蔡侯第一次見到她,眼睛里放出的光彩,讓她心頭一驚,這蔡侯后宮佳麗無數,卻還是這副色鬼模樣。后來的家宴上,蔡侯更是舉止輕佻,堂而皇之的調戲她。
姐姐蔡媯作為蔡侯眾夫人中的一個,實際上并不受寵,人微言輕,在妹妹遇辱這種事上,竟說不上半點兒話,只能自生悶氣。而息媯則希望大事化小,一方面她知道息惹不起蔡,另一方面,她著實不想讓息侯傷神。
離開讓人緊張兮兮的蔡國,息媯深呼吸口氣,以為此事兒告一段落,便安心前往陳國。
然而,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從陳國回到息國短短月余,蔡侯與她的緋聞已經像長著翅膀的蝴蝶一樣飛遍了息國上下。息侯本就與蔡侯心存怨懟,息侯沒怪息媯,卻說什么也不能原諒蔡侯,任憑息媯把內外利害關系在他面前縷個透徹,息侯卻像著了魔一樣,握著拳頭狠咬牙,一定要給蔡國一個教訓。
他想了個“好辦法”:請楚國佯裝攻打息國,息國再向蔡國搬救兵,這樣楚國可以名正言順的攻打蔡國。即使是春秋亂世,兵家也會強調師出有名。
聽了他的建議,楚王心里早樂開了花,十分贊同這個好辦法,對于一直想開疆拓土的楚國來說,這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兒。只是楚文王有自己的小算盤。
在強楚面前,蔡國很快敗下陣來,蔡哀侯終被俘虜。楚息之間各取所需,形勢一片大好,息侯得意于自己計謀得逞,還結交了楚國這樣的大國,楚王也是大顯強國姿態,一副要庇佑息國的樣子,兩國一時之間邦交甚好。
蔡哀侯知道自己被設計,他便常在楚文王耳邊吹風,說息媯是個驚若天人的美人,美到不可方物,美到令人窒息,楚王聽著,心旌搖曳,不禁神往,索性神往不如一見,直接去息國見息媯。
酒宴上,楚文王借著盟國之姿,硬是要見息媯,息侯難以推辭,便讓息媯出來倒酒。
息媯娉娉裊裊而來,羅衫半掩,體態婀娜,她倒了杯酒,文王剛準備去接,她卻將酒遞給侍女,由侍女轉呈,文王訕訕接過酒飲盡,還沒來得及道謝,息媯已在眾侍女的簇擁下離開,意猶未盡,息媯額上的那朵桃花印記卻深深的烙在了他心里。
息媯大概就是楚文王心頭的一點朱砂,他還從來為哪一個人這么魂牽夢繞過,回到楚國他依然放不下她,他甚至開始覺得,息媯這樣的美人,放在懦弱的息侯那里簡直是暴殄天物。
他暗暗,也許計劃有必要提前實施了。
那日他設宴邀息侯和夫人前來,已是挑明了要息媯做他的妃子,息侯依還是不依,其實都為時已晚,楚王早已埋伏伏兵,做好萬全準備,息國和息媯他都要。
戰爭失敗的不公在于,男子可以為俾為奴,成為俘虜勞力,而女子卻被迫和不愛的人生下自己愛的孩子。轉眼,息媯來到楚王宮已有三年,她為楚文王先后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是堵敖,一個是后來的楚成王。她不慍不怒,不喜不悲,只是從不與楚王說話,楚王無計可施,拿蔡侯開刀,將他軟禁了九年。
在一次楚王出行后,心灰意冷的息媯找到貶為庶民的息侯,與他互訴衷腸,兩人相約雙雙殉情,楚王回來后,有感于夫妻二人情真意切,遂將二人以諸侯禮合葬,今在武漢黃陂區還有桃花夫人廟,以供后世憑吊。后世人稱贊息夫人節烈的有之,感慨息夫人忍辱負重的有之,借息夫人事跡抒發自己意志堅定不轉移的有之……如此種種。
但遺憾的是,上述殉情這種戲碼純粹是西漢劉向在《列女傳》中的杜撰,在正史《左傳》中雖然沒有正面敘述息夫人魂歸何處,但是卻記載了一件小事,說楚成王繼位后,當時的令尹子元還曾對太后示愛,由此也可見,息媯在楚文王逝世后還活的好好的。
中國人向來有個毛病,喜歡一邊感慨女子命運多舛,一邊恨不得其以死捍衛貞操,喜歡一邊為紅顏薄命抹眼淚,一邊又希望多幾個紅顏薄命的故事來充實一下茶余飯后的談資。于是多了女子被迫嫁二夫后,就心死殉情的故事,你看,息媯前半段已經包含了那么多的充要條件,后面怎么著也要有一個符合中華民族傳統“婦德”的完滿結局吧,《列女傳》就適時的補充了社會主流意見。
息媯不共楚王言,是她的原則問題,一定程度上她是亡國奴,況且她的夫君還健在,在無他法可循的狀態下,這就是她無聲的反抗,她太清楚,活著一切皆有可能,死了才是徹頭徹尾的輸,別的不看,她將自己的兒子推上了王位,難道不是最大的成功嗎?另外,她感念與息侯的夫妻情意,但是她就不怨息侯的莽撞和懦弱嗎?如果說此前都是被別人推來搶去,那么這一次她想為自己做主。
或許,對于智慧與美貌并存的息媯來說,楚文王才是那個對的人,只是遇見的時間不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