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這種文體題材廣泛、文筆優美、內涵深厚,篇幅可長可短,即適合坐下來認真品讀,也適合碎片化時間的欣賞,可是說是文學貴冠的一顆珍珠。
也由于散文的創作非常自由,其成為了大多數寫作者的入門者的文體,故而也就良莠不齊,所以作為讀者的我們就非常需要有人能替我們進行鑒別,編輯就是承擔這一重任的不二人選。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勞作,我們才能不被亂花迷眼,這有就是紙媒的魅力所在。
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弦歌行:2024中國年度精短散文》,是由中國散文界知名選家,從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公開發表的作品中,遴選出來的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的,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精短散文,這種優中選優的作品,肯定是珍珠中最亮的那一顆,這無論是對于讀者,還是作者,都具有很好的意義,是把我文壇動態的風向標。
比如所選的魏華瑩發表在《散文選刊》五篇關于汪曾祺、朱自清、林語堂、楊絳和周作人文章,簡單地概述了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文章的風格、特點,這樣我們在閱讀他們的作品時,就會更有針對性,可以尋租的理解作品的內涵。
原發于《文學報》的草白創作的《徑山之夜》,不僅讓我們了解了徑山的茶史、茶事,及其影響,也讓我們了解了“點茶”這一獨特的茶文化,從中我們可以讀出作者對家鄉的深情。
張遠倫發表在《草原》的《日常的神性:靈魂的封面》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孝道文化的傳承,更讓我們了解了一個獨特的民俗,還有一種即將消失的技藝。
當然,語言優美是散文的一個主要特點。這樣的文章是非常多的。
“從天上來的雨被海棠割成兩半,一半埋進黃土,另一半藏在了我的雙眼,從此我便知曉了,人跟樹是一樣的,樹在長大,人也在不停地長大,身體從樹芽長成樹干,兒時的記憶在我們還沒有變成枯葉前忽明忽暗。”(曹志芳《晚安,海棠》)
“天黑下來后,我看見那片鐵青色壓到了河面上,河水被壓得凝成了塊狀,不再有流淌的動感。”(王族《草原上的奔跑者》)
閱讀這本名為《弦歌行》的散文選集,就如同和賈平凹、魏華瑩、人鄰、汗漫、介子平等一位位名家交談,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語言藝術的魅力,品味生活的無盡味道,也能了解不同的風物人情,以及那些即將被遺忘的曾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