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的文字是象形字演變發(fā)展而來,我們創(chuàng)造文字的老祖宗在發(fā)明“官”這個字時,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呢?上面一個寶蓋頭,下面一豎兩個口,這就成了“官”字。中國人的官,自古以來都是和德連在一起的,無論是用作警醒的為官先做人,還是選拔任用人才時的以德為先、任人唯賢,都對官員的道德提出了很高要求。
官字上面為什么要有一個寶蓋頭呢,是官員給自己遮太陽的傘嗎?不是,下面還有口呢,所以他遮的是人,是為老百姓遮風(fēng)擋雨的意思。因此,守護是官員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中國古代稱皇帝為“天子”,西方講“君權(quán)神授”,其實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希望借助冥冥之中神秘力量的賦予,來證明政權(quán)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上帝也好,天神也好,對子民總是仁慈的,都要用自己強大的力量保護萬眾。所以,儒家對帝王提出的要求是“敬德保民”,天子如此,百官亦當如此。最近火爆一時的達康書記雖然性格執(zhí)拗,但他的形象還是很可愛,關(guān)鍵之處就在于他確確實實在想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守護一方民眾太平。虐民以自肥,既是對民眾的不敬,也是自掘墳?zāi)埂9磐駚?,忘記了守護之責(zé)而導(dǎo)致民怨沸騰的例子不勝枚舉,水涌舟覆的沉重教訓(xùn)更是引人深思。
官字下面還有一豎兩個口。兩個“口”說明不是守護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豎則很有意思,它把兩個“口”前端取平了,老祖宗其實是想告訴我們當官還得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公平。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生下來接受的教育都是去惡向善的,所以在本心中就有趨向公平公正的傾向。每個人都想獲得利益的最大化,在這個時候,社會就需要一個準則,大家共同遵守,保證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這種利益。這就是規(guī)矩,只有保證了社會的各個成員都有均等的機會,才能維持穩(wěn)定。而官員作為具體的管理者,在這其中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保證這種規(guī)矩的公平執(zhí)行。一碗水端平了,眾人自然心服口服毫無怨言,古人口中這就是“青天”;如若端不平,守護的不再是大眾,維護的自然是個別人的利益,這就是“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