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很多的福爾摩斯,不管是在小說中還是在熒幕上,以前的都是給人玉樹臨風、運籌帷幄的感覺,但這次,不一樣了。《福爾摩斯先生》描述的是93歲高齡的福爾摩斯。一出場,沙啞的聲音、松垮的面部肌肉、遲緩的步伐雖依舊充滿著英國人特有的風度,但仍然顛覆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讓我們不禁猜測,導演是否想以倒敘的方式再向我們描繪一個無所不能的福爾摩斯,但一直到片尾,我們仍然面對的是一個有著堅毅眼神的老福爾摩斯,但并沒有失望,反而是驚喜,因為,這才是現實。
老頭曾多次否定約翰·華生寫的故事,說那不是事實,而老頭本身關心的是現實,而不是虛構。
古老的蒸汽火車、上世紀的月臺,每次都能成功地把我們帶進情節(jié)之中,無法自拔,就像當年冒著白煙的火車載著哈利·波特將我們帶入魔法世界一般。當他回到隱居的鄉(xiāng)下莊園打開書房的那一剎那,福爾摩斯歸來了,無關年齡,無關美貌,沙啞的聲音就是天籟,臉上深深的皺紋就是上帝的刻刀用天才的手法留下的印記,這,也許就是智慧的魅力。
整部電影都是以福爾摩斯回憶自己的最后一個案子為線索,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這個案子,而是老頭對待這個案子的態(tài)度。
“虛構的故事是沒有意義的”
這句話對很多作家來說都會不認同,但這表明了老頭的態(tài)度,是作為一個偵探對案件事實的尊重,這也許就是福爾摩斯之所以是福爾摩斯的原因。
Roger的瀕臨死亡讓福爾摩斯第一次感到無所適從,我也第一次覺得他也會如此無助,但是是如此的真實,生活不就是這樣嗎。Roger的醒來讓這個老頭幸喜萬分,就連我這個局外人也能感到如此溫暖。
如果說這個世界福爾摩斯代表了一種智慧,那么福爾摩斯先生則代表了一種人性、一種真實地存在。也許就是你的鄰居,也許就是早上插肩而過相視一笑的老頭,他們有著光輝的歷史,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依然有自己壯年時的堅守,有著年輕時候就建立起來的支撐自己的信仰。這,應是我們所有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