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長,我不騙你,王慶麗真回來了,回來看你。”
“二十幾了?”
“二十幾?她都三十六了?!?/p>
“三十六了?慶屁”
“想不想王慶麗?”
“不想,想她干嘛?慶屁。男孩嗎,慶屁”
“你喜歡男孩?女孩一樣”
這段對話是大鵬的電影《吉祥如意》中三舅王吉祥與二舅媽的一段對話。
一
《吉祥如意》是大鵬以自己老家的真人真事為原型,以仿紀錄片的手法拍攝的一部家庭片。相比《煎餅俠》票房11.6億,《縫紉機樂隊》票房4.59億,《吉祥如意》的票房只有一千三百多萬。
票房成績不能完全代表電影的品質,《吉祥如意》7.9的豆瓣評分是目前大鵬執導電影中最亮眼的。
這部片子原名叫《姥姥》,原計劃是回老家拍攝過年期間大鵬姥姥在生活中的日常,沒有劇本,拍到什么都看天意,女演員劉陸是代替的大鵬的角色。
可在拍攝日到來時,姥姥病倒了,并很快離開了人世。
有感而發之下,大鵬把原來的計劃進行調整,最后成為現在的《吉祥如意》。
本片分為《吉祥》和《如意》兩部分。
《吉祥》講述大鵬的三舅王吉祥的故事。王吉祥中年生病,導致智力低下。隨后妻子執意離婚并帶女兒王慶麗離開。春節前夕,奶奶(大鵬的姥姥)突然辭世,王慶麗返回東北老家,面對生死離別,也面對家族的矛盾沖突。
《如意》講述了《吉祥》這部片子的拍攝過程。除了王慶麗之外,各位親戚的角色都是本人講真事,有很強的真實感和代入感。
二
老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貿然介入別人的家庭糾紛,就很容易以偏概全。
姥姥去世之后,如何照顧王吉祥成了難題。幾名子女趁團圓飯之際,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老大王吉文、老二王吉武、老四王吉香、老五王吉貴、王吉香的老公董志陽)
藝術源于生活,吃飯期間的一段對話,卻有多次反轉,讓大匆十分汗顏。
目前的情況是,除了王吉武一家仍住在村里,其余幾個兄妹都在城里居住。
老五:(把王吉祥)擱這呢,二嫂二哥肯定受累。但是呢,咱也不能都袖手旁觀是吧?能有時間的話或者身體允許的話,咱們大伙回來照顧照顧,因為這是咱老娘的一個牽掛。
二舅母:伺候這個人實在是太難為人,你說你坐炕上吃多少都行。(但他)太鬧人了,我的天啊。這個吵這個鬧啊,你說中午想睡點覺你都睡不好。他在那屋里喊。
老五:不用說二嫂,你怎么樣,誰心里沒有數啊
老二:我們倆在那屋,把我們那門踹的,都給踹破了。一天把我們這弄得迷迷糊糊的,家不是家,地方不是地方。
老大:我提幾個方案吧。第一個想的讓麗麗看看有條件,有能力,把他爸爸帶走
老二:最好叫麗麗接走,
老大:他爸還剩幾萬塊錢,還有工資。如果麗麗有條件,可以把你爸爸接走。如果麗麗現在還有孩子,還得在外邊打工,還得掙錢養家,沒有這個能力。第二個方案就是大家伙看看咱們哥們姊妹的,一奶同胞,不能扔也不能管。
老二:他倆(老大和老四)肯定是那個意思,回回的
老四:先讓大哥說
老二:他說不出什么
老四:他把方案說一說,大家再討論
老二:他有什么方案,誰定的方案。他就按老太太那的。老太太她現在不在了,就得咱們這幾個人說
老大:我這方案還沒說完呢就來這套
老二:我說方案就是找個地方咱就把他送去,該拿多少錢咱大伙拿錢,掏多少錢我認了,我也圖個清靜。
董志陽:我說兩句話啊。我當姑爺的不應該說,這是你們老王家的事
老二:誰說什么我心里都有數
董志陽:我是這么想的。不管老人留下來這么個麻煩也好還是怎么的,你們畢竟是一奶同胞
老二:你說那個不就是外話了嗎
董志陽:就是一個人幫四個人我覺得挺難,四個人照顧一個人我覺得還可以吧,是不是?你們姊妹四個是好的。雖然歲數大點他有病,咱根據老太太留下的這個遺言
老二:你說這個話,我要站在你角度上我也會說
根據上面這段對話,可以理解為,之前王吉祥母子跟著老二王吉武一家居住,并且由王吉武一家照顧?,F在老太太走了,其他幾兄妹仍然打算把王吉祥放在老二這邊,但是老二不同意。一句“回回的”是方言,就是每次的意思,也就是說以前也討論過,每次都是這個打算。
此時大匆在想,其他幾兄妹有些欺負人,自己怕麻煩不愿意照顧,卻想把麻煩留給別人。嘴上說的再好聽,實際行動卻暴露了本心。
可打臉來的總是如此之快。
老五:這事擺在這呢二哥,你說是不是?為啥是一個媽生出來的?擺這了,咱解決問題。像我姐夫剛才說那話我特別贊成,一個管四個管不了,那四個管一個怎么還管不了嗎?非得讓人家笑話咱吶?讓我干什么,吱聲。二哥你說,讓我干什么?
老二:我讓你上外頭去
二舅媽:你干什么你啊
老二:我東道主,我就是這家的東道主
老大:房子是老人留下的,你什么東道主?
老二:那房子誰留下的?
老大:柞樹村你問問去,誰留下的這房子?
老大:這個說不對,那個說也不對
二舅媽:離婚,我一個外姓人我還有義務嗎?
老二:都來搶房子了
二舅媽:搶房子給房子唄
這段對話又說明了不是姥姥住在王吉武家里,而是王吉武住在姥姥家里。前面一直提到老人的遺言,電影中雖然沒有明說,推測可能是老人希望王吉祥繼續由王吉武一家照顧,相應的房子就留給王吉武一家了,其他兄妹條件好一些也不差這一點。
但現在王吉武一家感覺已經照顧了二十多年,差不多了。既然老太太走了,有沒有可能把王吉祥送走,畢竟照顧病人實在太難了。
如果一開始是約定好的事情,那就相當于是做了交易,王吉武一家既想拿好處又不想履行義務,這就不厚道了。其他幾兄妹指責他完全合情合理,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一開始幾個人都默認要把王吉祥交給王吉武照顧,其他人只是幫一下忙。
但是事情還沒完,后續的對話又透漏出更多信息。
老四:你能說出什么你說?我說實在的我就為了大伙高高興興的,我把一切都攬過來了。咱媽后事花的這些錢,連咱媽住院,全是由我負責的,你知不知道?
老五:你一分錢不花
老二:我干什么一分錢不花?
老大:你花什么錢了?發送老人你花錢了?
老二:你花了?
老大:我沒花,你伺候的?
到這里,事情更加清晰了:
1、原計劃是老太太過世后,王吉祥繼續由王吉武照顧,他們現在住的房子也歸王吉武(但只算是口頭約定,應該沒有紙質合同)。
2、現在王吉武希望在保全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自己承擔的責任。
3、老人生病過世期間,一切費用是王吉香負責,王吉文負責照顧。
4、王吉祥生病之后,二十年來,事情大都由老太太和王吉武一家照料。
5、王吉貴做過多少事不詳
根據上面得到的信息來看,根本說不了誰對誰錯。
王吉武說我沒出錢但我照顧了,這個沒法界定?!拔胰タ赐艘幌隆焙汀拔也幻卟恍莸囊恢笨粗蓖耆灰粯?,有很大的延展空間。
王吉香最后出錢出力,王吉武雖心有抱怨,仍然照顧了二十多年,這又該如何比較?
最重要的是,照顧自己的母親,都沒有必要邀功。
這種家務事,真的不能亂評論,開口就是錯。
還好,最后的結局算是不錯。
幾兄妹輪流照顧,每家照顧三個月。
三
整部電影中,爭議比較大的是王慶麗這個人物。
小的時候幫助母親讓父親凈身出戶
十年沒來看望過父親。
奶奶去世后,也沒有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不是局中人,不評局中事。
即使從《吉祥》中王慶麗的扮演者劉陸的角度,同樣難以理解王慶麗的思想和言行。
但劉陸以旁觀者的角度對王吉祥的評價是“三叔真的挺可愛的”。
王吉武的妻子說過這么一段話:“王吉祥的主食是包子,這二十多年來,我們就一直包包子吃,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是每頓每天都是離不開包子。”
如果劉陸不是過客,把身份跟王吉武互換一下不知還能否做出這個評價。
大鵬、王慶麗、劉陸在思想交流時,劉陸又說:我還是不理解,為什么十年不回來。王慶麗面對這個問題尷尬不已。
大鵬以自身的角度做了解釋:有時候,咱們都在城里面工作。你像我,我基本在北京工作,就跟這個村子已經隔絕了。但你一回來全都是這個事。你感覺都是兩個人,我就覺得現在的我跟北京的我是兩個人。當你不關注這個的時候,它不在這個上面使勁。當你關注到這個事的時候,它就變成你的全部。而我們很多人在外面,就忘了家里的事。
但真正的原因恐怕另有隱情。起碼在這兩件事上,是可以做一些猜想:
1、我記得小時候我爸剛生病那會我都不敢回去看他,我就記得他那會脾氣特別不好,特別暴躁。我都是躲在奶奶身后,然后進他屋看他。有時候我穿著拖鞋他就追著我,后來我連鞋都不敢脫了。
這段話雖是借劉陸之口說出,卻是王慶麗的親身經歷。假如打她是真事,時間點卻更提前呢?
外人看到的是王慶麗自小吃喝不愁,沒受過苦。真正的樣子卻未必如此。也就是第二件事
2、王吉祥雖然得了癡呆,但有幾句話記得卻很熟“文武香貴,一二四五”“找媽明早”“男孩女孩,慶屁”。前兩句分別代表著五兄妹、母親,“慶屁”代表女兒王慶麗。
不管從口語還是方言來講,很難想象“慶屁”是對女兒的愛稱,結合“男孩女孩”的詞匯,恐怕王慶麗是重男輕女思想的犧牲品。
這就合理解釋很多問題。
因為沒生出兒子,王吉祥對王慶麗母親很不好,所以在王吉祥生病后就離婚了。
王慶麗跟王吉祥聊天時說“不管男孩女孩,我不也是你閨女嘛”。
離婚時,王慶麗的口供一定程度上導致王吉祥凈身出戶。
其他親戚對王慶麗十年不回來,表達出來的不是生氣而是很大程度上的理解
四
在傳統道德觀念的約束下,是選擇符合大眾價值觀的“親情至上”,還是經過生活拷打后選擇“自我優先”?沒有當事人的經歷,不能亂說啊。
好的電影,不但可以引觀眾的共鳴,還能引人深思。從這個角度來說,《吉祥如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