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寧波的李小姐遇到了糟心事。
幫朋友代購的價值七千元的LV包包,在行李直郵回家途中,被移花接木成了她的洗漱包。
出事之后,機場、馬航以及馬航在中國的代理方東航,像踢皮球一樣互相推諉。
幾家公司債多不愁,李小姐只能自吞苦水,最多也只能在微博上說說。
幫朋友代購這件事,如今真是越來越有風險了。
我記得幾年前,還經常能在朋友看到有人發:下個月要去哪哪了,有什么要帶的,私聊我~
慢慢這樣熱心的好意,變得越來越少。現在朋友圈發代購消息的,幾乎都是專業代購的人了。
我曾是那個熱心詢問要不要代購的人。
剛畢業那年暑天,和母親去了韓國旅行。
那時候代購風氣剛剛成型,要帶的并不多,但還是有幾個。
其他朋友都列了表格過來,附加上淘寶的圖片,只有一個初中同學,只說“你到了免稅店看看有什么告訴我,隨便買幾樣就行”。
去免稅店那天,運氣十分不好,剛有一批游輪的旅客進店購物。
一進門,除了撲鼻的混合香水,就是充斥到根本擠不下新鮮空氣的汗腺的味道。
看著手里的清單,只好硬著頭皮加速挑選。
終于搞定了清單,也買好了自己用以及打算送禮的物件,想起來那位“不知道買什么但要代購”的同學。
我找了家咖啡館蹭無線,發微信問她要買什么。
[ 都有什么呀。]
我發了幾張樣品圖過去。
久久沒有回應。
母親經歷了一番高強度人擠人,加之天氣熱,已經有點體力不支。
[ ?要買什么呀?]我忍不住催促,[ 想好了嗎?能快一點嗎? ]
結果還是沒有回應。
沒有辦法,只好先離開了免稅店。
等我去了下一個景點,她的微信終于來了,[ 不好意思剛才在忙,免稅店東西便宜嗎?有沒有搞特價?]
我翻了個白眼,[ 不好意思,已經不在免稅店了。]
她沒有再回。
以為這件事到此結束,沒有給同學代購上,我還是心存小歉意的。
誰想到,下午發了條和母親吃炸雞啤酒的朋友圈之后,那個同學微信過來:
看你挺悠閑的嘛,還吃炸雞呢,怎么不能再免稅店多待一會呢。
當時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氣到肝疼。
我自己花錢帶著母親出國游玩,吃美食逛景點不是很應該的嗎?
幫朋友帶只是出于好意,誰也沒有義務為你直播購物,又不是專業代購。
從次以后,出國前再也不好心相問。
02
代購成風之后,國內很多人已經對它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案:去日本買藥妝、護膚品、各種家用小物;去法國、韓國購買化妝品;歐洲行購買奢侈品;美國購買電子產品……甚至去東南亞都要帶回驅蚊水、防曬霜。
讓你無法拒絕,好像出國若不帶東西是一種罪,就是一種自私。
我的學妹小欣在美國留學那幾年,受盡了幫忙代購的苦頭。
其實朋友還好拒絕,最要不來的是親戚,中間夾雜著父母的人情。
有個阿姨托她買游戲手柄給兒子用。小欣跟母親說,我也不打游戲,不會買啊。
親戚之間,能幫就幫吧,母親總是這樣說,誰不知道你在美國讀書呢。末了,還加一句。
小欣問了玩游戲的幾個學長,打車去了離公寓很遠的商店,兜兜轉轉,問來問去,又要注意型號、顏色......買好的時候已經天黑。
手柄體積有點大,占據了不少行李箱的空間。小欣不得不放棄了一些自己的物件。
東西到了阿姨手里,被告知還是買錯了。
于是又回到了小欣手里,讓她“回去的時候順道去退掉”。
好一句順道!
小欣心里又氣又委屈,花錢墊了手柄錢,不辭辛勞奔波買來,辛苦帶回國,卻得到一句“買錯了,回去順道退掉”。
好像她上趕子要代購。
對代購不知感恩又挑三揀四的人,永遠不知道她們眼里的隨手一帶,可能需要別人在陌生國度耗費寶貴的時間,耗費大量精力,搭上她們不好意思開口要的交通費,還要擔心是否可以順利通過海關,承擔著在旅途中被弄丟的風險。
03
大家出國一般都是有明確的個人目的,或旅行,或工作,或求學。
就算是購物,大多數也是自己的需求。
對于朋友代購的請求,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總是有些人,守不住人際交往中的本分而隨意跨越。
一些人,不光自己讓你代購,還會非常熱心的拉上朋友、同事、同學......螃蟹似的一串,全部托你帶東西。
東西往往五花八門,有你熟悉的,也有不涉獵的。
她們在家坐享天成,以為代購就是來到一個市場,拿個逛超市那樣的籃子,隨手一拿,要什么就往里面放什么。
現實是,可能這些商品在不同的店里,有些會限購或缺貨,不得不跑好幾家。
就算商品都買到了,有些人的要求也層出不窮。
“聽說用樂天的會員能享受最低價。”
“你這個比淘寶還要貴,怎么沒貨比三家啊。”
“沒有贈品嗎?看網上說有贈品活動。”
“匯率是多少,你算算看,便宜的話就買。”
幫朋友代購已然是個友誼的試金石,出國一趟簡直可以讓朋友圈來個大洗牌。
好朋友是不會計較幾塊幾十塊的,也不需要你解釋;想占“朋友”便宜,最后自覺沒有占成的人,才會斤斤計較一分一厘,解不解釋都沒用,早已認定你掙了差價。
04
在錢貨兩清之后,會嫌棄埋怨還不是最糟糕的,可怕的是當面不說什么,背地里卻在網上大肆曝光的人。
我在知乎看到個提問:題主花了600塊托朋友在日本隨便帶點什么,朋友回國后,帶給了她十幾樣小東西。題主算了下感覺自己虧了,就提問是不是被殺熟了,附了一張所有東西的圖片。
回答區一下子炸了鍋。
好多深受“被代購”毒害的知友跳出來回答。有個懂行的小姐姐給題主仔細算了算——不光沒有被殺熟,她的朋友還異常細致,在沒有任何明確帶什么基礎上,買的都是日本有名的紀念品、零食,紀念品是不同寓意的,還貼心的分了自己的給她。
周到的情誼,卻給了不識貨的人。
有人會說題主可能是不知者無罪。
不知而下惡定論的人,叫人心寒。
能用錢解決的盡量用錢,不要用人情。
專業代購的一抓一大把,她們深諳市場行情,只有你不知道的,沒有她們買不到的。
最關鍵的,你可以盡情抱怨、嫌棄、殺價。
復雜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來做,放過你好不容易出國散心的朋友吧。
或者做一個沒所謂的代購人,對幫忙買東西的朋友只有真誠的感激。
至于那些幫忙代購過,或者仍在幫忙的姑娘,上輩子一定是個天使吧?
不然,就是真正的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