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上了一個新劇叫《我們的新時代》,第一個故事是關于志愿者的。
女主角叫白菁,本來是企業高管,后因為誤會成為“網黑”,家里的房門被潑了紅油漆后,住到了閨蜜文靜家。
文靜家在著名的朝陽社區,里面有一群熱心的志愿者,故事就是講白菁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志愿者的歷程。
白菁起初因為誤會跟志愿者先進代表芳姐進了派出所,后來倆人在社區工作中合作愉快,成了好伙伴。
是什么讓白菁這個心氣兒極高的女孩最后成為一名優秀的社區志愿者呢?
首先當然是真情動人。芳姐的熱情,于海洋的仗義,小琛的善良,以及她自己的真實,一個從大一就入黨,有著三年大學志愿者的經歷,都拉滿了故事的情感張力。但如果僅靠這點,白菁就是第二個芳姐,她打動我的是智慧——曲線成事。
曲線成事之一——搞定蔣大爺
蔣大爺家里有倆僵尸車,占道近六年。原因也頗為心酸,這輛車是蔣大爺送個兒子蔣盼的禮物,兒子回國后帶著大爺開車轉了一圈,還在車前合了影。哪知大爺知道兒子在國外娶了一個開川菜館的女人,生氣地把兒子趕出了家門。兒子只能返回美國,一下飛機就出了車禍,從此陰陽兩隔。這輛車就成了蔣大爺的念想,其實也是心里過不去的坎,解不開的結。誰要是敢挪這輛車,他就會跟誰拼命。
白菁第一次不知緣由就派人來拖車,就鬧到了派出所。
芳姐勸慰白菁,要挪走的不是車,而是蔣大爺心里的那根刺。
聰慧的白菁利用文靜的兒子成成和蔣大爺的孫子盼盼(起初大爺并不認這個孫子,但心里念想著)的同學友誼,再用社區寵物旺旺的魅力,把盼盼吸引進社區兒童托管中心。
不久,蔣大爺開始來托管中心上書法課,他對盼盼特別上心。
白菁又做通盼盼媽媽的工作,用一盒父子倆都愛吃的薺菜餡春卷解開彼此的心結。
蔣大爺的車終于挪走了,人也容光煥發。
曲線成事之二——勸和母女倆
芳姐的愛人早逝,只有妙云一個姑娘。但母女倆老是不對付,各種矛盾層出不窮。母親嫌女兒不務正業,成天拍什么視頻,當博主,找個男朋友也不是正經工作,而且是外地人。女兒嫌母親不能理解自己,不能理解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和處事方式。
白菁利用兒童托管中心,共享老師計劃,首先讓妙云的男朋友來做美術老師,然后再利用自己的互聯網工作經驗,提供方法教妙云拍好視頻,跟新公司簽約。
同時還把準備離家出走的妙云安排在文靜家,另外又暗中勸解芳姐。
最終母女和解,小區志愿者隊伍還多了兩位優秀的年輕志愿者。
曲線成事之三——電梯重修
朝陽小區是老校區,文靜和白菁所在的那棟樓電梯已經過了保修年限,如果要重修的話就要動用公共基金,也就是說需要得到全小區三分之二的住戶同意簽字才能動用這個基金。
如果剛從開始就去簽字,肯定沒幾個人愿意的。白菁們動了腦經啊,利用兒童托管中心,解決雙職工家庭的后顧之憂。把小琛收養的狗狗集中社區管理,并鼓勵符合條件的家庭領養。幫助于海洋解決了僵尸車占道的問題,并且給他的小店裝上了生鮮柜,添改進貨物品,生意變得更好。拔走了蔣大爺心中的刺,祖孫三代其樂融融。合理解決年輕人和老年人在籃球場使用上的爭端,讓5G基站順利落戶小區。
當這些事情解決后,電梯也就修好了。
現在想來,我們生活中是否也要學會曲線成事呢!
這也是生活的智慧。
作為老師,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學生,以及各種家庭,遇到問題如果直截了當地開罰單,去洗腦,效果未必好。學會曲線成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師生之間發生矛盾,不如先去跟家長溝通。
作為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知識的時候,如果也是直截了當地叫學生一二三四地記錄下來,這樣的課堂可能就很無聊了。
今天看到李勁老師談她的作文教授經驗,她特別強調從“章法”角度教學生寫作,絕不提倡直接跟學生講“章法”知識,而是要用學生聽得懂、愿意聽的方式去教,這也是曲線成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