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中山
先生的奶奶今年八十有六,據說她們家族都高壽,奶奶十七歲的時候嫁給了公公,一生沒有受過什么苦難。
公公八歲的時候已經學會替全家分擔重擔,撫養弟弟妹妹,這些在當時都沒什么好稀奇的。
十一歲跟著全隊的燒窯人學習燒窯,此后幾十年沒人技藝比他好,因而賺得了人生的第一筆錢。
燒窯是個沒日沒夜的活路,大數人都既羨慕又嫌棄辛苦,唯獨公公堅持學完技藝因此養活家里一大家子。
彼時奶奶和爺爺每日待在家等著公公送錢回來,那時他們三十幾歲的模樣,整日里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做飯。
奶奶剛又添了娃娃需要喂養,爺爺每日任務就是照顧奶奶給娃娃洗衣服做飯,然而,不勞動哪里來的吃的呢?一大家子靠誰養活都成了問題。
好在,公公現在有了一身燒窯的技藝不是啊,可以靠著十五歲的他了,爺爺奶奶想,然后繼續的公公的弟弟妹妹越來越多,有成活的還有夭折的,最后留下兄妹八人。
二十一歲那年,公公終于分家了,自己也成了家,卻仍然要顧及弟妹生活,最后搞的身無分文,住著一間瓦房。
后來年歲漸長,弟妹們都慢慢成家,公公心想,終于可以過自己的日子了,他更賣力的干活,誰家有事都從不推辭前去幫忙。
家里還是日子緊巴巴的,生下先生時罰款,公公到處想辦法,想著多種點田地。
奶奶得知公公多種了她開墾的田地,半夜三更的讓先生姐姐開門,進屋拿起鞋子對公公就是一頓揍。
婆婆生先生時差點大出血,生后沒有奶奶照顧坐月子,只有奶奶每日不分白天晚上的大吵大鬧。
拿著好好的繩子準備進溝里要尋死上吊,找婆婆給她抵命,最后不鬧了的時候,也未見她如何照看孫子。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些大概六十多歲時,沒人愿意照顧他倆,眼睛里寶貝的幾個孩子里只有公公應承了接回自己家 。
二哥年輕時出了門到深圳,因著貴人相助最后飛黃騰達,在深圳買了幾套房子,喬搬香港定居。
大姐二哥跟先生因著是奶奶的孫子,只要一回來總是給奶奶買東西,不是衣服鞋子就是吃喝的保健品或者擦的洗的。
家里房間的衣服放了一箱又一箱,鞋子擺了一排又一排,吃的喝的專門堆了一個角落已經跟個一人高的小山般了。
每次逢年過節都給紅包,再加上自身老年人補助,身上的錢也不算小數目了,她平時從沒有用錢的機會,想買什么都是公公和先生出錢。
就是過不了幾日,家里吃的用的穿的喝的,不知道哪里去了,說是自己用了也不可能這么快就吃完呀,幾次三番之后,都不愿意再給她買東西用。
在奶奶的眼里,她的二兒子、三兒子小兒子們都是自己的乖寶貝,一有點好吃的好用的都首先想著他們。
公公有時候心里想,自己是不是上輩子欠了奶奶的債,所以這輩子要不停的還給她。
公公身體病重的時候,奶奶的三兒媳婦在鎮里到處說我們家是非,說是公公一過世我們一家就會完了,氣的婆婆偷偷抹眼淚,公公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奶奶乘著公公在城里住院的日子,把家里二哥買的東西全偷偷送給了他三兒子,還有她的孫子。
婆婆從城里回來后,家里的吃用全不見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可對老年人也沒有辦法。奶奶寶貝著其他的孩子,對公公卻絕情的很。
我嫁到先生家這些年,從沒有見其他孩子孫子接她去玩去吃過一頓飯。
一家子盡心盡力的照顧,她卻覺得我們對她不好,耳朵不好時,說話要大聲跟她說,她生氣的說公公和先生下作她。
公公病重的時候,婆婆沒日沒夜的照看,我懷著身孕,婆婆照顧我們一家子,每次一到飯點奶奶就拄著拐杖出去閑逛。
飯好了都要到處喊她吃飯,喊了還很不耐煩的對先生說,各吃各的,你吃你的喊我干嗎!
有一次公公喊她吃飯最后導致大吵一架,奶奶聽不到卻還是要不停的問別人說了什么,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最后奶奶說,你以為我稀罕住這里啊,我這就走。公公聽了不是滋味的說,讓她走。
奶奶最后說的話徹底傷了公公的心,她讓公公早點去死,免得婆婆照顧他!
公公心里憋著一股氣,他那時吃飯都吃不了幾口,看著遠方說,沒想到自己的媽也咒自己去死。
公公生氣時說,我死了好,死了奶奶也別讓婆婆繼續照顧,自己覺得哪個兒子好就去哪里讓他們照顧!看到底是誰對她好,怕是到時候連口湯都喝不到~
一想起那些年過的日子,公公自認為已經仁至義盡的對待奶奶,可奶奶卻沒完沒了的汲取挖索。
最后公公還是走了,從醫院回來的那一晚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奶奶,說是這生病后沒有好好和奶奶說過話。
最后公公在婆婆的懷里去了,自從公公過世,奶奶便常常不在家里待著,今天去這個姑娘這、明天去那個姑娘那,寶貝的幾個兒子沒有一個來接她去玩。
想起奶奶常常說,她三兒子們苦的很,先生家里有錢的很呀,掙錢容易啊,是個大老板……
我一聽這話,便心里為公公感到悲哀,有時候夢里夢到公公,愁苦著臉問奶奶,為什么要這樣對他,更是難過。
每個人過什么樣的生活,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難道其他孩子不成器也要做大哥的不停接濟才好嗎?
你弱你有理啊~你弱我強的時候,難道不幫你就是天理難容,幫你就是應該啊!
這世間,沒有誰欠誰的,沒有誰幫誰是應該的,我們都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兄弟,感恩幫過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