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窩中偶然刷到關注的公眾號推送的聯合國招聘的信息,覺得好適合身邊的一個好朋友,順手轉給了她。在我看來,她有這份工作所需要的才能,也有活潑開朗的性格,更多的,我也一直以為她是喜歡闖世界的那種人。
沒想到,她并不感興趣,我很驚訝。但思索了一下,也料到了理由,這份看似高大上的工作需要駐外,據說好幾年就要換一個地方,而她的男朋友還在北京,她不想異地,更不想漂泊。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個朋友,她拒絕了年薪不斐的offer,只因為那份工作在深圳,一個她不想去的城市,一個離父母太遠的城市,而那份高薪的工作意味著沒日沒夜的加班,她不想每天累成狗的時候身邊都沒有人陪,想回家路途還那么遙遠。
一開始聽說的時候我為她可惜,但后來就理解了她。因為我就是漂泊的人兒啊,也有很多跟我一樣漂泊的朋友啊,比如我的室友,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她忙季的時候每天在我睡下的時候才回來,我根本沒有機會見到她,她說,深夜打車到巷口,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回家,害怕的要死,有時還會遇到夜里遛狗的大爺和他的大狗。我說,真夠奇葩的,可我未曾體驗,我想我還是不能懂她的害怕。
作為旁觀者,你覺得適合別人的東西永遠只是一個參考,因此,我很佩服我這些朋友們的清醒,她們做選擇的時候都深思熟慮,堅持或放棄,總是有理由的,選擇那個承受的起得的,真正想要的。而反觀自身,是多么的莽撞和草率啊,好像一直以來都是匆忙地做出選擇,從學習哪個專業,留在哪里工作,做什么樣的工作,何時談一場戀愛,都是自己決定的,而回首過去,未嘗不有些后悔和遺憾,以至于常常感嘆,“如果當初怎樣怎樣就好了”。
《殺鵪鶉的少女》里寫,“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么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而到如今,我明白過來,無論怎樣肆無忌憚地去過這一生,都不可能在白發蒼蒼時覺得這一切問心無愧。哪怕是當初看似平凡卻做出重大決定的一天,故事最后你還是會遺憾。這,才是實實在在的人生,值得被想起,慶幸曾經歷。”
的確如此。記得那是高考后的某個下午,我獨自一人到高中所在城市的一個酒店,見到了招生辦的老師,膽怯又沒有底氣,甚至都沒有好好思考過將來要學什么專業,因為覺得只要能夠有機會上那個學校就很好了,即使擁有的選擇空間是那么有限。后來,面對并不多的選項,我草草地填了英語專業,當時出了酒店,一個人走在陽光燦爛的街道上,說不出那種感覺,如釋重負?滿懷期待?只覺得一切塵埃落定,八月,我就要去北京開始新的大學生活了,那會是什么樣子呢?
其實做決定之前我也給父母打過電話,但他們并不是很懂,讓我自己做決定,而我更不知道要選擇真正喜歡的東西,而并不是別人眼里挺好的那個。況且,那個時候18歲的我對外面的世界又了解多少呢?就這樣,我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決定了我所學,以至于影響到我后來的好多年,直到現在。
有時候,我常常想啊,如果我沒有名校情結,沒有參加成為幸運兒參加考試,仍然考了那樣的高考成績,或許會和與我考了一樣成績的同學一樣,去讀個南京大學的中文系,現在又會在哪里呢?假設也只是假設,或許也并不會比現在好很多。這樣的假設有時像麻痹自己的針劑,借此不面對現狀,好好努力罷了。
后來開始的戀愛也是,在畢業的當口,別人都要分手,而我手忙腳亂地開始談戀愛,義無反顧,仿佛錯過了那個人,以后再也不會遇到,明明知道彼此就要各奔天涯,一個在原地,一個要南下,相隔幾千公里,但還是開始了。
浪漫地說,你可以把它定義成青春的瘋狂,毫不客氣地說,那就是個錯誤的決定。后來好多人這么毫不客氣地跟我說,可我不愿意承認,我賭上了不確定的未來,而我也未曾去想,我要面對的最壞的結果是什么。因此,當最壞的結果到來的時候,我手足無措。
最近的一個夜晚去跑步,天朗氣清,我和朋友在操場上跑步,寒風中抱怨著,好不公平,最后受傷的只有我。室友說,感情的世界里沒有公平,愿賭服輸。從一開始,我就應該想到有這樣的可能性,而天真的我未曾了解,感情會淡,人心會變,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又會生出無數種可能性,我還太幼稚。
是呀,對于到底想要怎樣的生活,我又有怎樣的設想和考量呢?曾有人認真的問過我這個問題,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一時語塞,那時我才發現,我一直活得好迷茫。像《少年巴比倫》里20歲的路小路,不知該往何處去,有時心底有對現狀的不滿,可是又不知如何改變。但那時,我還有另外一個人,因為太喜歡他,所以想著總要把兩個人的未來放在一起考慮,就像我最初提到的朋友。我懂她,異地太辛苦了,不求朝朝暮暮,但求需要擁抱的時候真的會有,而不只是微信上三個小人的表情而已。因此,即使知道,如果要跟他那個人走下去,我要放棄我這幾年來所獲得的一點東西,我也跟自己說,我愿意。畢竟,他曾說過,“讓我化為水,帶著小瓶子浪跡一生”。而其實我知道,那時我也會有一絲絲甘心吧。
我們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呢?還沒有畢業的時候,聽說那么很能干的師姐畢業后去清華附中當了高中老師,覺得好可惜,后來又有研究生畢業的師兄也做了同樣的選擇,現在經常看到他在朋友圈曬學生的英語作文。去年十月看著優秀的輔導員放棄了國家部委公務員的工作,追隨當兵的男朋友去了青島,但婚紗照里的他們看著好幸福,證明一切都是值得的。今年只是同屆的同學研究生畢業的當口,看著他們也經歷著兩年前找工作的辛苦和奔波,一切都不容易,看著他們糾結、選擇、等待,這個時代好像并沒有好一些。
但忠于內心總是好的,不論為自由,為愛情,為事業,為理想,或是其他的什么。我知道,這個世界有時挺殘酷的,我們信誓旦旦,信心滿滿,但碰一碰現實,所有的希望都碎了一地。
我永遠忘不了他打著電話跟我說,我們可能走不下去了,那是他少有的懦弱和悲傷啊,畢竟,他一直是那么樂觀和熱情啊,他說他那么努力,可還是不能得償所愿。我不敢說,后來發生的一切都證明那是個笑話,但我知道的,那一刻的失望是真的吧。前幾天,我也知道了他最后的去向,不論他如何掩飾,我知道,他對于從哪里來,又回到哪里去的現實不太滿意。
好像我們有時想要的又很少,昨天提著重重的東西往家里趕的時候,跌跌絆絆的,停下來的換手的時候,還粗心大意的把一個袋子扔掉了,坐在餐館窗邊吃飯的好心大叔敲玻璃,我才回頭看了一眼,撿了回來。他們集體放下筷子,看著我這個姑娘笑,我好尷尬。那一刻,多想有一個人幫個忙啊。而回到家,跟朋友聊天,學校宿舍的衣柜放不下她的衣服,那時我們的愿望好簡單,就是要個大大的衣柜,一座屬于自己的房子,一個家。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好詩意。我一直以為我們都是自由自在的,可是后來發現,好多人實際上并不喜歡漂泊,即使在我眼里那些多么適合去闖蕩的人啊,她們有去闖的能力,但為了所愛的人,為了家人,為了更多的小確幸,還是放棄了那些聽起來很光鮮的東西。
現在的我自由自在,卻也渴望心有所屬。如果漂泊是我的宿命,我不抵抗,但如果有可以停歇的港灣,又未嘗會拒絕。《七月與安生》里,七月的媽媽對她說,女孩子無論走哪條路,都會很辛苦。那天生日會的時候,已經結婚生子的前輩來了個回憶殺。曾經是家里的寵兒,甚至連火柴都不敢劃的她們說自己被逼成了“女漢子”,輕松的講述背后又經歷了怎樣的辛酸,我只能去經歷,我在想,我會和她們一樣嗎?我到了她們的那個年紀,又會過著怎樣的日子呢?
不久的將來,室友就要出國讀書了,而我那些好朋友們的工作也會塵埃落定。她們為她們的選擇付出了,也得到了,無怨無悔。生活永遠沒有結束,明天不一定會比今天更好,昨天也并不比今天更好,我們能做的就是做自己承受得起的選擇,慢慢靠近想要的生活。
最后,想起了《少年巴比倫》影片最后工廠里的大煙囪和反應罐爆炸倒塌的畫面,導演說他很喜歡這個畫面,我也很喜歡,一個工廠時代就這樣遠去了。而很多年很多年以后,當回望現在所處的年紀,當回顧走過的路,大概也是那種一切都已隕落,遠去的黑白色的虛無感吧。
人生一場,走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