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家里來了“關心”你的親戚,該怎么應對呢?以下就有很好的回懟模板,大家可自行參考!
問:“你怎么越來越胖呢?再胖的話沒人要你了!”
答:“連您都有人要了,我就更不用擔心了!”
問:“成天在屋里呆著,不胖才怪呢!”
答:“那您倒是挺愛溜達的,咋沒見你瘦呢?”
問:“你趁著年輕趕緊要個孩子吧,讓你爸媽趕緊抱個外孫!”
答:“還抱啥外孫呢?我在俺們家就跟個孫子似的。”
問:“不要孩子你將來病了怎么辦啊?”
答:“怎么滴,這孩子將來能當我的藥引子啊?”
問:“這么大還不結婚,將來沒有人要你了!”
答:“那也比隨便嫁了,老了就會催人找對象的強!”
問:“你這孩子怎么回事?有你這么說話的嗎?”
答:“您別跟我一般見識,我還是個孩子呀!”
這段對話是一東北女孩面對親戚催婚催生所做出的反饋,估計她是有社交牛逼癥,對于親戚的關心與提問一點也不帶怕的。
但是對于那些有社交恐懼癥的年輕人來說,估計只會默默地坐在那兒,面對親戚們的關心,也只會一笑而過或是拿出手機來掩飾尷尬吧。
對于社恐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面對父母以及親戚的催婚催生會產生不小的社交壓力。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系教授喻豐曾提出:現代年輕人所承受的壓力主要來源是社會關系,特別是社交方面的壓力。
面對這種壓力他們普遍會有2種反應,一種是對其進行爭斗,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社交天花板的東北女孩的日常回懟。
另一種就是用逃逸的方式來應對,比如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敢與陌生人聊天,甚至和熟識的親戚碰面都會避而不談。
有社交牛逼癥的人可能無法理解社恐人士的焦慮與彷徨。
喻豐還提出:“當一個人壓力過大的時候會出現應激反應,你會發現自己甚至不餓了,你的腸胃蠕動都變慢了,自己甚至都不困了,可以少睡幾個小時。”
但是長期處于這樣的應激反應,對人的身體損耗很大,所以有社恐的年輕人要學會擺正心態。
首先要改變對壓力的認知,比如不要覺得被催婚被催生這樣的壓力是一件壞事,要想著親戚的出發點是好的,站在他們的角度試著去理解。
同時還要增加自我認同,不要因別人的催婚催生而擾亂自己的生活節奏,如果不知道如何回答就可參考之前的回懟模板,但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心態不可被打亂。
其實有時候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正因為有了親戚們的各種“關心”,我們才有機會理解不同年齡層的人面對婚姻和人生的態度與想法。
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初心,做好自己當下該做的或能做到的,有時候婚姻和孩子也只是某個階段的一種選擇,并非人生的必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