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周末跟已經碩士畢業,參加工作的師姐聊天。
“研究生跟本科生比起來我們的優勢到底在哪里?”我問,之所以提到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問題真的困惑了我很久。
“說實話,研究生辛辛苦苦讀了三年,其實參加工作后才發現,說區別,的確是有的。”師姐脫口而出。
“但,與學到的技術比起來,思維層次的提高對我們將來的幫助可能才是最大的。”
可能跟師姐的觀點產生了共鳴,我的心里竟然不由的泛起一陣感動,盡管因為這個觀點,我總是被人詬病為,被雞湯洗腦,傳播成功學的那套毒瘤。但我仍然固執的堅守著。
上學不僅僅是學習僅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們的思維層次。第一次領悟到這個觀點,是在大學時讀過的一本書上,《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這本書也是在大學時,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因為它的出現,我慶幸從一開始,我就比同齡人更早明白了:大學不僅僅要學習基本的知識,更要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只有思維層次有了一定的高度,我們分析解決問題時才會顯得游刃有余。
- 02 -
因為它的出現,我愛上了在書本中求知的感覺。四年里,我將這本書反反復復的讀了不下十遍,書上寫滿了心得體會。就這樣,不知不覺也培養了自己愛讀書、愛思考的好習慣。
因為它的出現,一個原本內向的我,在大學先后三次小本創業,拍了一部微電影,拿了兩年獎學金,當了兩年班干,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回憶和寶貴的經驗。
沒有料到,讀研以后,我竟然開始變的越來越迷茫。
學校學術氛圍濃厚,是好事。但如果導師以犧牲學生的利益來提高學術論文的產出 ,我是不敢茍同的。
在我看來,學生不是機器,持續加班加點的工作,沒有時間培養業余興趣,甚至都沒有時間來駐足思考,自身的思維層次又怎么能提高呢?每天只知道渾渾噩噩的干干干,豈不跟牲口一般。
不巧的是,在這個重點大學,我中招了,所以變得越來越迷茫了。在心里,我反復追問自己,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區別到底在哪里?
因為,只有明白了,
什么可能成為我們的潛在的優勢,什么可能成為未來工作時驕傲的資本,我們才能知道該把時間與精力投入在什么上面,才能知道讀研究生究竟該讀什么。
- 03 -
平時聊天,同學之間總喜歡問,“當初為什么考研”,可能在大家心里都有這么一個自己也拎不清楚的疑問吧。
結果這么多人的回答中,真正喜歡科研的沒有幾個。反而聽到的回答,諸如:“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好像只會上學”“躲避就業壓力的”這類的回答卻是最多的。
如果說是為了躲避就業的壓力,你就錯了,讀研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在我身邊有著活生生的例子,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得同學之間聊天不外乎心累,失眠更是常有的事。
聽朋友說,以前大學時,如果感覺累了想放松,可以躺在床上一整天,如今多躺一個小時,內心都是極度忐忑,導師布置的任務,需要定期匯報是有形的壓力,同學之間“勾心斗角”般的競爭是無形的壓力。
你不常來工作室,別人覺得你不上進,疏遠你,你常在工作室,別人又怕你在導師面前出盡風頭,更加疏遠你。真是苦笑不得……
但,這就是現實,也是研究生最真實的生活。
有學弟學妹會問我對考研的態度,其實我想說的是,人生會面臨無數種選擇,讀研與不讀研都是一種選擇,有時只是一念之差。
讀研也好,不讀也罷,只要我們抱有終身學習的態度,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很好的大學。因此無論你現在身處何地,所做何事,只要敢于突破自我,提高思維層次,人生便處處是際遇。
我是少年恰同學,享受成長,熱愛分享,喜歡我的文章就給個贊吧,想找我聊天可以在下面留言,逢留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