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讀了《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其中的觀點很是受益,現在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父母的情緒決定著家庭的基調,看問題的態度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父母要學會把孩子當成客人一樣對待,和孩子相處時要彼此相互尊重。
在處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時,在使用語言上要有技巧,這是父母要學習的特別的技能。語言使用不當,會對孩子帶來痛苦,或者說給孩子在感情上留下傷痕。
當遇到孩子行為不當時,家長往往意識不到這是由于不安的情緒導致的。糾正行為前先處理情緒問題。只有心情平靜時才能正確思考,做出正確決定。家長試著先接受他們的想法,并表示理解,這樣孩子的對立情緒就會減弱。這也同樣適用于我們成年人。
稱贊決不能隨意使用,只能夸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獎他們的品性和人格。好的方法表達中要充滿欣喜和贊賞,言詞中傳達出對孩子努力的承認,尊重和理解。用關心的交流取代批評和說教。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大手拉小手,困難煩惱不再有!讓我們一起努力,走向美好的明天!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