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喜歡那些說話辦事讓別人感到舒服的人。而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情商高。他們知道什么場合說什么話,用什么方式辦事不給對方添麻煩。
情商高聽起來很神秘,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換位思考。這簡簡單單四個字,做起來卻并不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換位思考呢?
不戳別人的痛處
在職場,最能體現一個人素質、修養的就是開口說話。
有的人認為,和同事共事多年已經非常熟悉,說話不必顧慮太多,一開口便無所忌諱,其實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想法。要知道,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塊不能揭的傷疤,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都有自己不想談及的話題,即使再熟悉的人之間也是如此。
所以聊天之前一定要清楚,哪些話題是別人的底線,是不能聊的,千萬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比如,對方三十好幾了一直找不到對象,你偏“熱情”地催婚;對方剛離婚,你一臉八卦地問人家為什么離婚;人家剛競選落選,你就沒大腦地說選上的那個人有多能干。
仔細觀察一下,身邊這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人其實并不少。
我們單位有個大姐姐快40歲了一直沒孩子,有個其他處室的男同事一來我們處就找這個大姐聊天,一聊天就說生孩子的事,什么陪媳婦產檢的時候醫院墻上貼的高危產婦的年齡劃分啦、再不生就不好生啦,等等。
一開始,這個姐還是笑笑或者轉移話題,后來這樣次數多了,這個姐也發飆了,直接說“你一個大老爺們兒老關心我生孩子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此話一出,這個男同事再也不敢來了。
其實這個大姐不是不想生,是身體原因生不了。她心里肯定著急,自然也對生孩子的話題敏感。
而這個男同事,其實本沒有惡意,但他在說話之前一是不了解實際情況,二是沒有想清楚,一個女人過了生育年齡還不生孩子,平時也沒有丁克之類的言論,那肯定是身體的問題。
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就是不輕易揭人傷疤,不隨便戳人痛處。
只圖一時嘴快,不觀察、不思考、不顧場合、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就去說一些讓別人不舒服的話,很可能在無意中得罪了人還不自知。
你以為的玩笑話,也許在對方聽來就是諷刺;你以為的關心,在對方看來也許就是你愛窺探別人隱私。
體諒別人的難處
我以前在基層工作的時候,辦公電話是打不了長途的。有一個同事A是外地人,偏偏手機號也是外地的。
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你快給A打個電話,告訴他XX事”
“不行,他外地手機號,座機打不出去”
“哦,那算了,回頭再說吧”。
可能有人會說,除了打電話,還可以用微信、短信、QQ等方式啊。
確實,聯系到他的方法有千萬種。但是,當別人想第一時間告訴你單位信息或者重要通知時,打電話無疑是最快捷的方式。換做其他通知方法,難免會導致消息滯后。
況且,同事們用自己手機給你打長途說公事,時間久了難免會有怨言。因為一來你們是普通同事關系,非領導、非上級。二來你們要說的是公事。自己方便了卻給別人帶來了不便。
我私底下問過A,為什么不換一個本地號碼呢。他說因為自己是外地人,用自己城市的號碼更便宜些,用本地號碼給家里打電話不方便。
我曾建議他選擇諸如“兩城一家”類的套餐、全球通,或者換一個雙卡雙待手機等(前幾年雙卡雙待手機剛興起的時候),這樣聯系家人、單位同事都方便。A說用舊號碼習慣了,我也不好再說什么。
A給出的不換號碼理由都對,說不出錯來。
但是對于其他同事而言,別人在第一時間聯系不到你,也許想到的不是你家是外地,你有多不容易,而會想:“這個人怎么這么麻煩,大家都是本地號碼,有什么事就直接聯系了,怎么就他每次特殊,聯系不到...”?
人心如此,著急的時候很難把體諒和理解放到首位,不抱怨A同事已經很好了。說不定有個人別用號碼打不出去這個原因,故意不通知他一些重要消息。
如果A能夠多一些換位思考,那么他在工作中,至少有些消息共享上不會出太大問題,甚至會更加融入工作團隊,獲得大家更多的理解。
去年休年假的時候,我和朋友一起去旅游。期間他的電話一直沒停過,都是同事打來詢問工作的,一會是不知道電腦密碼,一會是不知道該如何和領導匯報工作。
他當時很生氣,告訴我休假前明明把該交接的工作都做好了,還寫了一個清單標明注意事項。偏偏遇上了不懂人情世故的同事,千里迢迢打電話問這問那。
與他相反,休假期間我一個電話也沒接到。不是說我們單位不忙,而是同事們都很理解我、體諒我,臨走交接工作的時候,他們就和我說過,好好休息,工作上的事不用擔心,能不打擾我就不會給我打電話。
雖然我臨走時告訴同事,我手機會一直開機,有任何事都可以聯系我,但是確實他們沒讓我在外出時操過心。
所謂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體諒別人的難處,真正站在別人的立場和利益上思考問題。
比如在別人開會的時候,能微信打字就不要發語音;在別人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就不要一個勁的打電話詢問并非十萬火急的事情;請求別人幫忙,要先看看別人是否有空。
把話說在明處
當我們有求于人的時候,不妨先把別人幫了你會有什么好處說在前面。這樣一來是能打消對方的顧慮,因為別人幫你,會占用時間、精力,甚至是人情;二來是表達了我們的感恩之心,即使沒有實際的好處,別人也會因為我們是個懂得感恩的人而愿意幫忙。
我們單位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以前節假日期間值一次班補助100,后來進行了改革,不管這個月是否值班,每個月都是固定的補助。這樣一來,找人替班就比較為難。
以前替班是直接把自己的補助給對方,但現在因為補助是按月發而不是按次,給同事多少錢不好說,更不好意思讓同事白替值班。
有次春節正好排到我值班,因為臨時有事只好找排在我后面的同事替班。我在請求他幫忙之時就說,因為要替我值班,他會早一天來單位,我心里很過意不去,所以是有償替班,這個月的補助我會發紅包給他。這樣一說,對方心里會舒服一些,答應的也就更痛快。
我有個同事每次請別人幫忙,別人都會欣然答應,因為他在提出的請求之時總能打消別人的顧慮。當時他正在用公積金貸款買房子,需要找人擔保。他就找到了另一個同事,告知對方三個內容:
1、擔保這事本就為難,如果方便就幫,不方便也沒關系。不要有心理包袱,更不要因此影響了兩人的關系。
2、擔保的唯一影響是對方在擔保期間不可以取出公積金余額,如果對方需要用公積金里的錢,用多少他先給對方拿多少;公積金可以互保,將來對方買房要公積金貸款時,他可以擔保;
3、他買的房子是大品牌,大紅本會在2-3年時間到手,擔保期不會太長。他還提供了公積金中心的咨詢電話,讓對方也從官方渠道了解政策。
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也會遇到需要人幫助的時候。幫忙這件事,可大可小。有的忙幫了就會促進感情,而有的忙確實會讓對方為難。
所以現實中也常會發生因為沒有幫對方的忙而讓兩個關系不錯的人產生隔閡,變得疏遠的事情。要知道,職場上別人幫你的忙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要想讓別人幫你,就得打消對方的顧慮;別人幫了你,更要心存感激。
在體制內生存,智商決定你的下限,情商決定你的上限。而所謂的情商高,就是要做到這四個字: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