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馬鍋
有人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個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17世紀一定是屬于荷蘭人的。
這個今天領土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國,是當時世界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它跟前霸主西班牙打了80年戰爭,最終打贏了;它帶領新教國家與天主教國家分庭抗禮,打了30年戰爭;它征服巴西大部分領土,占領加勒比海各島嶼,甚至紐約都曾是它的殖民地;它憑著高度發達的航海業,榮獲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它壟斷了東印度和日本的貿易權,僅一個東印度公司,竟占據了全球一半左右的貿易量;它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
同時,它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金融大泡沫——郁金香泡沫,讓人們第一次真實經歷了金融泡沫,這個魔鬼的恐怖。
16世紀中期,郁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到17 世紀,郁金香在荷蘭仍是一種稀有植物,只有少數富有的達官顯貴家里才能買得起,擺在家里作為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那個時代的荷蘭乃至歐洲其他國家,佩戴郁金香絕對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在當時,巴黎的時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郁金香作為裝飾,便會覺得身價倍增。郁金香成了貴族少爺撩妹的必備殺器。
據說,當時在法國舉行的一個晚宴上,有人花了約1000荷蘭盾買了一束郁金香送給一個夫人。
荷蘭人向來以商業頭腦著稱,郁金香的巨大利潤自然不會放過。既然雞蛋這么值錢,那下單的母雞就更值錢了,于是人們開始倒賣郁金香球莖。最初這只是在上層社會倒手,畢竟郁金香是炫耀品。
1636 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為給普通人投資機會,交易所甚至把單株郁金香分割為細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規范。在轟轟烈烈的全民郁金香運動中,荷蘭人創造了“期貨選擇權”, 1636 年可以賣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莖,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時只需交割證券市場差價,而且推出交易杠桿,允許買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看多”、“看空”、“期權”、“期貨”等證券市場名詞基本都是那個時候由荷蘭人創造出來的。
從1634年開始,郁金香狂潮初現端倪,其價格一路上漲,1635—1636 年,荷蘭郁金香合同價格的就上漲了?5900%。1637年初,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郁金香的球莖居然被炒到了6700荷蘭盾。6700荷蘭盾是個什么概念?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那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考慮到當時歐洲人的平均壽命,這意味著普通荷蘭人干一輩子也買不起一朵小花。
由此,荷蘭開始全民炒郁金香運動:“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隨從、伙計, 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和舊衣服店里的老婦,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機。無論處在哪個階層,人們都將財產變換成現金,投資于這種花卉。”
轉折點終于來了,據說,一名水手不小心把郁金香的球莖當成洋蔥吃了,消息迅速傳開,恐慌開始蔓延。
1637年的2月4日,有經紀人喊低報價,開始有人拋售郁金香,市場陷入極度恐慌,當天球莖價格暴跌。僅僅一周,郁金香的平均價格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品種的郁金香貶得甚至不如一個洋蔥。
此 時,荷蘭政府站了出來,聲明郁金香球莖價格下跌毫無理由,勸告市民停止拋售...
1637年4月 27日政府宣布:終止所有郁金香合同。
一場高潮后,幾乎所有人傾家蕩產,背負上了一輩子都還不清巨額債務。
經此折騰,荷蘭原本引以為傲的造船業荒廢,讓位給花卉種植業。不造航船改種花的荷蘭,最終在17世紀的海上爭霸中輸給了英國。
有時,絆倒一個超級大國的,或許僅僅是一朵看上去很美的小花。
《伊索寓言》中警示名言:有些人因為貪婪,想要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都失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