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節課沒啥事,終于可以安下心備備課了。心里話還沒落定,一個學生哭著沖進辦公室,梨花帶雨說道“老師,我不想上學了!”這是怎么了?上課還不到5分鐘啊!
? ? ? 給孩子拉個凳子坐下,我開始了解來龍去脈。細細問才知道這節數學課前因為老師布置的作業四分之三都沒做,老師用小棍子打了她一下。而她內心深處本來就有不舒服,那一刻,老師的責備就像導火索讓她情緒瞬間爆發,崩潰大哭,老師為了讓她平復,讓她先到辦公室,就有了開頭那一幕。
? ? ? 開學至今,這個女孩我也了解一些,平時積極向上,課堂認真參與,成績班級中等,沒有啥不良習慣。只是感覺她不愿意讓老師說她。有一次進班看到坐在班級最前面的她們桌面凌亂,碎紙屑桌上地下都是,我說讓她和同桌整理一下。她同桌沒說什么,而她卻有點不屑說有垃圾我們收拾就可以啦。話語里滿是不耐煩。當時我就心里咯噔一下,覺得這孩子需要交流。還沒有付諸行動,在這里又暴雷了。
? ? ? 教室里數學老師還在為孩子們講解,辦公室里我需要與孩子來一場徹談。哭泣的孩子令人心疼。我給她遞上紙巾,擦汗眼淚。看著紅得像倆熟桃子的眼,我更需要走進孩子內心世界。
? ? 作業是此刻的敏感話題,我先繞過去不談。我問孩子家在哪里,姊妹幾個,父母是否在家。又是一個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哥哥與她年齡差大,早已走上社會,跟著爺奶生活。父母的關愛就是周末通通電話鼓勵好好學習,沒錢了就給錢。我告訴孩子,這一切都不是父母愿意做的,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更好的生活條件,他們背井離鄉,不能兼顧孩子的成長。他們也想陪在身邊,可是家里幾畝地的收入是撐不起家庭開銷的。孩子認同的點點頭。
? ? ? 不想上學也許是她一時沖動,但是既然說了,我還是要詢問。孩子說不會,聽不懂,也不敢問老師。這一點估計是好多孩子的通病,我們希望勤學好問,可是現實中很多孩子礙于面子都不問,久而久之任務累積,想問都不知從何問起了。
? ? 我給她聊起我曾經的一個學生,面對不會的問題,大膽問老師,同學,也許有責備,也許有嘲笑,可是成長之路誰是一帆風順。因為堅持,因為不畏,她后來本碩博一路高歌。我又給她談起我的求學之路,數學曾經考過個位數,我仍然堅持下來了。70后的我們,那個年代缺衣少食,父親因為家窮多次勸我不要上學了,可是我沒有放棄,硬是靠自己的堅持考上大學,找到工作,活出自己的底氣和自尊。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不要太在意外界眼光,追尋自己的內心最重要。
? ? ? 我對孩子說不要輕易說出“不想上學”這個詞。年少放棄上學的人,長大后都后悔,即便他不說。學習很苦,堅持很酷。孩子的眼中慢慢有了光。
? ? 就作業沒寫完這點,我問孩子怎么回事,她說不會做。做了一部分,空了大部分,老師驗收后很生氣就處罰了她。我告訴她課堂專注聽,課后消化吸收,不會就問,怕問一個人耽誤人家時間,多問一些人,問老師,再者投入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和努力彌補自己的不會。
? ? ? 談到這里,孩子情緒明顯好轉,就在我想讓她進教室聽課的時候,她給我又拋出了一個問題。說好傷害自己,隨后捋起袖子讓我看。兩個小臂上都是一道道的傷疤,有粗的有細的。她說小學用刀子劃的,一遇到不開心,就這樣。父母還不知道。
? ? ? 看著粗粗細細長短不一的傷疤,我的心也是揪著疼。花一樣的年齡,本該快樂成長,青春飛揚,卻經歷著不該有的殤。我告訴她不管之前經歷什么,現在的路有老師陪著。有啥委屈難過傷心都可以給我說。少年的生活很單純,不用有養家糊口的壓力,不去想太多事情,我們現在想拒絕的可能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想想這個世界:俄烏戰爭,新冠疾病,地震,臺風,而我們能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安靜學校,有祖國護佑,有父母打拼,有老師陪伴,多好!記著,永遠不要與自己過不去,生命沒有第二次,珍惜當下!
? ? ? 整整一堂課的交流,孩子“雨過天晴”。數學老師下課后又開導孩子,孩子進班了。我的心并不平靜。又倍感教育的路任重道遠,尤其是農村的學校,我們的班級里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班主任管理工作,必須多些主動。
? ? ? 首先要主動了解孩子成長的原生家庭如果可以像尹德靜老師一樣家訪,對孩子成長的環境有足夠認知。
? ? ? 其次主動了解孩子個性。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孩子的昨天和今天都會不同。不要像祥林嫂一樣糾結孩子原來不是這樣,現在怎么變了,變是必然的。孩子性格的千差萬別注定我們的管理不能千人一面。因材施教這也是必然的。
? ? ? 再次,教書育人,育人為先。思想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的高度。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把育人放在首位。在物質豐富,信息暢達的今天,孩子們在某些方面知道的并不比我們少,每一個老師備課一定要備勵志教育,感恩教育,成長教育。我們的教育,立德樹人是根本。
? ? 另外,個人談心,挖掘孩子優點,也是我們必備的教育方法。即便是成績極差的孩子,表揚他愛勞動,對老師有禮貌,熱心幫助別人,他心里也是暖暖的。
? ? ? 教育孩子直面挫折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成長之路并非坦途,來自各方面的不順心都有,正視自我,學會反思這才是成長的正確打開方式。不要逃避問題,不要反感評價。
? ? ? 不讓問題過夜也是需要我們關注的重點。工作中瑣事太多,一旦擱置很容易忘記。不管熱處理還是冷處理都要及時高效處理問題。給孩子一個明確答復。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敬業,用心,責任心。
? ? ? 教育路上,別人的成功可以學習,但無法復制,只有充滿愛心,智慧,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才能成為讓孩子愛戴的好老師,才能真正呵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