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大學開學報到了,我和愛人一起送孩子到學校。
帶著對學校的期待,對孩子大學生活的憧憬,帶著對未來的希望,來到了學校。學校因為疫情,不讓家長進入。
? 在學校的門口,我們和所有送學的爸爸媽媽一樣,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被一群學姐簇擁著,有的幫助他拿行李,有的幫助他提手袋。就這樣,我們在他的學姐一聲,“阿姨,學校不給進,我們帶他去報名吧!”眼巴巴的看著兒子被帶走了。留下的只是兒子的背影,和滿心的惆悵。
?人在門口,?我覺察到自己心,已經隨著兒子的背影飄走了。不舍,牽掛,茫然,我感覺自己并沒有準備好離別,就已經被強迫和孩子做了分別,心里是割舍不下。
天下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合,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別??墒?,我并沒有準備好如何分別,也從來沒有想象過,分別是什么樣子的場景與心境。
此刻,理性告訴我這是孩子的必經過程,但是內心的小孩在難過,眼眶濕潤了,自己的兒子就這樣進入學校,覺得被兒子拋棄了,沒有進入學校覺得委屈。
?沒有看見學校里面是什么樣子,不知道孩子生活環境是什么樣子,不舍中摻雜著很多的不確定。
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孩子就被強迫和我們做了分別,心里是空落落的,我們和所有送學的父母一樣,停留在學校門口,眼巴巴的看著學校里面,遲遲的不愿意離開。
此刻,我 突然能夠體會網上報道,那些拍下的奇奇怪怪的照片,很多送學的父母,站在學校門口不愿意離開,有的趴在墻上,樹上等等,千奇百怪的父母狀態,正在折射著我們對孩子的一份牽掛,與難以割舍的心。
孩子進入學校,仿佛石沉大海,搞得我們的心忐忑不安,在我們的千呼萬喚中冒出一個小泡泡,學校食堂小,吃的東西好少。
我的心立刻被刺了一下,心疼,擔心。南北差異大,他能不能吃的習慣,吃的飽。無數個擔心冒出來,讓自己恨不得立刻、馬上,給他購買一堆東西遞過去,但是考慮到現實,我什么也不能夠去做。
?靜靜地品味著自己,內心無法表達出來的滋味,慢慢的感受著,自己那一顆隨時都要跳出來,要去找兒子的心,感受著自己什么也不能夠做的迷茫,咀嚼著兒行千里母擔憂的那一份心境。
為了不打擾孩子的心境,我努力讓自己變得堅強起來,給孩子一份支持。
因為愛人單位的事情,我們送孩子入學后并沒有離開這座城市,停留在孩子學校附近的賓館。
孩子軍訓,我們無法和孩子聯系。晚上和愛人漫步在學校外圍,用腳步丈量孩子的學校,感受著兒子的在的溫度。
學校的高墻,因為有了我愛的孩子在里面,不在冷冰冰的墻壁,而是變得如此的親切,成為了一種渴望與美好。
仰望學校,通過燈火輝煌的窗戶,我們在猜測兒子的宿舍在哪里。發了一個信息給孩子,站在窗戶往外看,看看能不能看見我們,石沉大海!
我們停留馬路上,仰望著馬路對面學校的窗口,想象著兒子站在窗戶就能夠看見我們。
愛是一種牽掛的不舍,我在難舍難分的自我剝離,也在感受著兒子此刻的心境,感受著孩子現在的狀態。我們都一樣,需要時間來讓自己成長堅強。
第二天,給孩子發了一張,媽媽在直播的圖片,把一份美好送給孩子,告訴孩子媽媽在努力,在嘗試新的生活。
我們可以難過,可以不舍,可以牽掛,我們在不舍的牽掛中,努力照顧好自己,做好自己。
當你需要我的時候,我依然安好的在,就是給你最好的支持!
帶著這份心境,我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我努力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18年了,孩子一直都在身邊,忽然不在身邊,感覺有點不適應,晚上睡不著,胡思亂想。母子連心,我知道我的心會影響孩子的心。
? 為了調整自己的狀態,我發現了一個快速睡覺的方法,我利用一呼一吸來覺察自己,平靜自己內心。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中,呼時我想著孩子名字,吸時我表達對孩子的祝福,反反復復,在不停的重復中,我心平靜下來,帶著對孩子的祝福進入了夢鄉!
過度的牽掛擔心是一種詛咒的力量,自我折磨自我傷害的同時,也會消耗孩子的能量,我要把擔心化作祝福,欣賞,感恩,相信,憧憬,美好,奇跡,在夢中送給我的孩子,母子連心,我心里所想的,就是孩子感應的。
當我想到我的孩子,我就祝福,我就感恩,我就祈祝,我就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