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連自己喜歡什么都不清楚時,你就從認真對待身邊的事情開始。
前天,有名讀者找我一對一付費咨詢,她是名老師,她有兩個苦惱。
第一個苦惱是:她為了生計開設補習班,初衷是想幫助孩子們,可看到很多孩子并不喜歡補習,認為自己剝奪了他們快樂的權力,不能讓他們學自己喜歡的東西。
第二個苦惱是,隨著工作日漸忙碌,她漸漸不再去堅持自己的愛好,可內心深處還是不甘心,希望繼續做,只是不知道有沒有意義。
她問我該怎么辦。
你學過不喜歡的東西嗎?你還記得你塵封已久的愛好是什么嗎?你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
我很欣賞這名教師,她有著善良的意識。
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間長了后,都忘記了「教師的真正義務」是什么。教師除了教導知識,還需要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意識,而不是靠「教師身份」一昧剝削,更不該將個人狹隘的觀念傳播給下一代。
她是很有人文情懷的教師,很值得贊賞。
「不抹殺孩子的天性」,是非常優秀的教育意識。我告訴她:你開補習班,沒有錯,人總要生計,如果在養活養好自己的前提下,能用自己的工作幫助到人,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我讓她不必太擔憂,因為很多孩子并未意識他們究竟喜歡什么,只是本能反感「補習」這回事,而不是反感一門技能的學習,他們甚至沒意識到,技能和愛好是不沖突的。
我在小時候,特別反感英語,非常喜歡音樂,家里人不會支持我學音樂,逼我去學英語,我自然很抵觸。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發現:我特別喜歡英語。再回過頭想,我并不是反感英語,只是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罷了。
如今,我依舊在學英語,也依舊在學音樂。
教師要做的,是抵消孩子們的「抵觸感」,不一定讓他們非要喜歡上這門課,讓他們喜歡上和教師相處的感覺。很多孩子,去學一件事情的動機很簡單,「這個老師真好,我不能讓她失望」,于是開始學習了。
我在初中時,很討厭一個老師,潛意識排斥他所教的課程,分數也不高,到了高中后,新老師很棒,我才發現我很喜歡這門課。
所以,一門補習課學到的知識,真沒那么重要,十幾年后,不從事這件事,都會忘記,人一生學習的大多數知識,以后都用不上。
重要的是過程,你要知道,什么是該去重視的,你要清楚,培養自己的愛好,有正確的思維,才是對的。
回到成年后的你,也是如此,如果你現在不清楚你自己喜歡什么,沒關系,你去找一個快樂、積極、正確三觀的氛圍。
如果你發現了你喜歡的東西,請不要放棄,無論是什么愛好,必須堅持它。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很枯燥,讓自己快樂的方式之一,便是愛好。
它會給你帶來很大的驚喜。
我從小到大,最大的兩個愛好:音樂和寫作。絕大多數人知道我,都是因為我出的書、開的寫作課程以及我在知乎、微博、公眾號寫的文章,可事實上,我高中是理科生,大學讀的是城市規劃,是工科生。
我一路走來,所學課程都與文字無關。
可我喜歡它,直到大三才寫了點東西被人看到,直到大四才正式發表第一篇作品,到現在,正式寫作也不到兩年,發展卻格外迅速。
我不是要你和我一樣,要把愛好做出成績,即便我的愛好絲毫沒有成績,我也會做下去,那是我快樂的源泉。
再說我另一個愛好,音樂。
我高中時天天彈吉他,寫了七十多首歌,以為自己以后一定是個超級厲害的音樂人。實際上,都現在,我也沒能成為音樂人,也沒像樣的音樂作品發表。
如今,我還是會每天彈吉他,我也認識了一大幫真正的音樂人,但我依舊不是音樂人,我還是喜歡,哪怕這輩子都不會成為音樂人,我也會不停地學樂器,聽好多歌,愛好這是人生中極少數討好自己的事情了,怎么能放棄呢。
不要苦惱你現在做的事,會不會磨滅你的激情和天分,你只要牢記:未來有很多可能性,你不一定那么早就能遇見能讓你傾心的愛好。
人生那么漫長,展望時會顯得枯燥無味,若想點綴色彩,那便是你的愛好,別讓它變得復雜,它會是快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