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關于太空的科幻片一直口碑不錯,《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都珠玉在前,《太空旅客》一上映就大作宣傳,主創人員和主演都紛紛來北京為影片造勢,卻依舊拯救不了人們對影片“一個飛向太空的萬達廣場”的惡評。
“星爵”克里斯·帕拉特和“大表姐”90后奧斯卡影后詹妮弗·勞倫斯作為男女主角演繹一場浪漫的太空之戀,導演莫滕·泰杜姆的前作則是《模仿游戲》,本來是萬眾期待的事兒,事實證明,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影片一開始還是挺搞笑的,星爵一個人因為故障在豪華飛船上提前醒來。飛船屬于無人駕駛狀態,搭載5000名乘客和258名工作人員,然而星爵只能和機器人酒保(麥克·辛飾演,影片唯一討喜角色)說話。飛船上的人工智能宛如智障,給地球發信號不能及時,不能喚醒工作人員,不能讓主角恢復睡眠狀態,什么功能都要按階層等級收費。可怕的是120年的太空旅程星爵早醒了90年,就要在飛船上注孤生。一個人演了一年份《月球》的極致孤獨后,星爵忍受不了寂寞自殺失敗,忍無可忍,痛不欲生的情況下,他為了私欲喚醒了一個女人,之后影片就開始向著糟糕的方向發展。
他喚醒的這個女人,白富美大表姐,在電影中飾演的是一個敢于突破自己,有冒險精神的知名女作家。她本來可以在紐約享受名譽帶來的高枕無憂的生活,卻拋下了地球上的一切登上了移民飛船,睡120年去體驗另一個星球的人生,而且買的還是往返票……也就是說要睡240年,再把另一個星球上的生活告訴給地球人。那時她的親人已離世,地球上也不一定會有人記得她,但她還是這么做了,而且是第一個進行往返星際之旅的女作家,第一個敢于吃螃蟹的人。
有如此遠大追求的人,人生計劃卻被星爵完全打亂。遞個紙條、跳兩支舞、吃個飯看個電影再看個星星兩人就相愛了,還愛的刻骨銘心,讓女主說出you die I die,最后選擇放棄去另一個星球,陪男主生老病死在飛船種出了一片森林……對此神樂只想說:
可以想象主創有多想編造一個太空版坦泰尼克號般的絕美愛情故事。影片卻沒有浪漫,感情進展的毫無說服力。
對于星爵這種“雖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有時候我并不在乎它甜不甜,我只想把它扭下來,扭下來我就開心了”的自私等同謀殺的舉動,很多觀眾都一片唾罵,表示接受無能。
其實偷走七仙女衣服的不良行為引發的愛情故事也不是沒有,宙斯天天擄走良家婦女,謝遜逼張翠山、殷素素結婚,二人也不是不能簡單粗暴地結合并日久生情,問題是這些不算寫給女人的“愛情故事”都是男人角度的意淫,也沒幾個女性讀者,如果他們尊重下女人的意見,可能沒有人認為那算愛情。
事實是,世界上只剩兩個人女主可能也不會愛上缺德男主,直接把他爆頭獨自修宇宙飛船奔向大好明天看起來更合情合理。
好萊塢原創編劇硬造出一個誤會,一邊放大男主人性道德的拷問,一邊用俗套的浪漫愛情模糊男主的行為,最后在一切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用并不算壯觀也不科學的災難結束了這場鬧劇,這樣的套路觀眾們已經不買賬了。
如果想探討愛情,影片大可直接拍成一部太空版《苦月亮》,我愛你所以要不擇手段不計代價得到你,就像《苦月亮》里的咪咪讓奧斯卡終身殘廢得以在他身邊日夜照顧一樣,星爵也不必非要演的滿心愧疚。可惜影片既沒有讓這種愛情浮于表面般浪漫,又沒有讓其深入骨髓般痛苦,在最后兒戲般的災難中也不見驚心動魄,這才是觀眾對影片大失所望的原因。
如果想探討人生態度,影片也沒能深入。在星爵和酒保還有和大表姐的幾次對話中,不難看出臺詞總是在討論“你們不能總想著遠方,而忘了眼前怎么活”。120年的太空旅程好比漫漫人生旅途,枯燥乏味難免,有的人提前醒來,對孤獨還有對死亡終點的恐懼讓人倍感煎熬。
可是如果你總是在杞人憂天,擔憂未來的事情,遠大卻遙不可及的理想,不可逆轉的命運,忘了眼前怎么活,讓你的生活一團糟,還不如克服孤獨和恐懼,讓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枉虛度。
我想這才是主創們想對觀眾說的話吧。
大表姐的妝容和造型算是她所有作品中最亮眼的了,未來感十足,美的不要不要的~
影片的飛船設計也值得一提,只能靠這一點養養眼熬過漫長的兩個小時。
總之為了這兩點電影還可以一看,愿你不辜負今天,不恐懼來日,在人生長河中遇到那個讓你說“you die I die”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