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不聰明,通常可以用來當作是評判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小孩的一個點。幾乎每個大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聰明的小孩,幾乎每個人呢也都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然而,我其實并不想成為一個聰明的人。
我不想成為一個聰明的小孩。因為聰明的小孩永遠都活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然而在他被艷羨的目光所包圍的同時也意味著他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要比我們付出更多。他們需要犧牲掉很多美好的童年時光,來換來聰明的頭銜。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一個多么有益的交換。
我不想成為一個聰明的少年。因為聰明的少年可能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他一直很優秀,所以,別人會覺得優秀二字就是他身上的標簽,倘若有一天,他失敗了,那么,他將會受到很嚴肅的批評,可是批評他的人忘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我不想成為一個聰明的成年人。因為聰明的成年人總能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透徹,而我認為有很多東西看得太透徹了便會覺得無趣,甚至可能會覺得無聊或者無恥。可是,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物質和欲望的世界里,是的,我們周圍的正能量很多,但還是存在有很多負面現象的。如果我們把太多問題看得都太透徹,那么,可能生活就變得沒有那么有意思了,畢竟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難得糊涂。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有限的生活里,我們應該盡可能讓自己活的更快樂。快樂,我認為它不是能夠用一些褒義詞或者物質來交換或者替代的。物質以及一些褒義的標簽對我們而言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它們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成為了我們通往快樂途中的絆腳石,那么這時我們是不是就該停下腳步來,好好的反思一下,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
我不想要做一個聰明的人,并不代表我否認聰明的帶來的種種好好處。我只是認為難得糊涂可能在一些情況下是處理一些問題比較合適的方法。難得糊涂,學會裝糊涂。如何成為一個適當糊涂的人,我想這其實也是一種學問。
我不想要做一個聰明的人,其實是源于我想要做一個更快樂的人,不被標簽束縛,不被現實禁錮,不被世俗牽絆。
不要在意你身上的標簽,不要在意太多虛無縹緲的東西,把握當下,follow your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