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總是在講人脈,人際關系。可我們并不知道如何去獲取人脈。
我在讀《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中看到一段這樣的對話。對話內容如下:
吃了一通燴菜,喝了幾輪酒水,肖亞文放下筷子說:“韓總,今天大家都很高興,我也有幾句話想說說,說得不好請韓總指正。”
韓楚風說:“喝酒聊天,扯到哪兒算哪兒,你說。”
肖亞文說:“記得有一次丁總請韓總吃飯的時候酒桌上閑聊,我問丁總,為人處事怎么才能做到恰到好處?丁總說,恰到好處是‘正好’,‘正好’是假的,不是究竟本來,是假的就立不住。我不懂,就問他是什么究竟本來?他說‘一切’。我還是不懂,就說你就告訴我應該怎么做吧。丁總說了一句話:隨緣惜緣不攀緣。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也聽懂了,我一直記著。”
韓楚風點點頭說:“是有這么回事。”
肖亞文說:“上次小丹來北京,我請假去車站接她,老遠就看見韓總了,小趙站在旁邊舉著一塊牌子。我知道,當時我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攀緣,我就去上班了。今天機緣巧合,有幸跟大家坐在一起,本來是我請朋友吃飯,可轉眼之間我就成了跟朋友混吃的一雙筷子。如果是隨緣惜緣的本來,我希望韓總能給我一個請朋友吃頓飯的機會。”
韓楚風感慨地輕輕一拍桌子,說:“沒有如果,本來就是。今天你買單了。”
這段對話中亞文提到之前丁元英說的“隨緣惜緣不攀緣”。我忽然覺得這就是一種很自然的人際關系狀態。通過這個方式既不會在自己拓展人脈的時候,讓對方覺得不舒服,又能拓展自己的人脈。
后來我一直在想這個事情,我覺得改成“隨緣惜緣后攀緣”可能對普通人來說更好。
大概意思就是想說,如果你想拓展自己的人脈,不要去強硬的攢局,以便達到自己認識某人的目的。你這種做法會顯得特別刻意,也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你不如先很好的維持好自己身邊的人脈,平常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這些人便是你的“隨緣”,你需要做的就是珍惜這些緣分,然后可以有目的的選取一些“緣”去鞏固。以便篩選自己的朋友圈。
以上內容可能看起來有些功利性,不知道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