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關于戒糖的書籍,了解到了挺多戒糖的方法,但于我而言并不一定對合適,以下列舉一些戒糖經驗,都是我在實踐中驗證確實有效的方法。
一、認知:認識到糖對身體的害處,戒糖對身體的好處
重要程度為50%。
如果認識到糖對身體的害處,那么戒糖就成功了一半,我們很難在自己模糊不清時候,持續堅持一項行動,知其所以然,讓能給足自己動力。
我把自己戒糖的經歷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知道一些糖的害處,認為應該戒糖,第二階段是完全了解糖對身體的害處,堅定認為一定要戒糖。
回顧自己第一階段的戒糖記錄,會發現一周總是有好幾天失敗,經常抵抗不了含糖的食物,即便知道自己要戒糖,還是做得差,每天反思都是鼓勵自己加油。
最近看了很多戒糖相關的書籍,進入了戒糖的第二階段,我全面了解了糖對身體的害處,以及非常具體的實操方法,這才讓我的實踐得到了一個質的提升。
關于糖對身體的危害,我寫了一篇《糖的危害研究大合集》,從各來源全面收集了糖對身體的危害,有興趣的可以點擊鏈接閱讀。
古語有云:
飲食要有節制。
這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也是人類的本能,物極則必反,吃糖也要“中庸”,適可而止。
戒糖確能有效。
《巨人的方法》作者蒂姆·費里斯「美」,對戒糖的感受這樣寫到:“當我開始戒糖時,我的血糖穩定了,能量得以平衡,鍛煉的效果更好,頭腦的敏銳性也得到了提高。我停止攝入糖以后,一切真的都變得更好了。這可能是我飲食方面最難做出的改變,但完全值得?,F在,如果攝入糖,我的身體就會感到不適?!?/p>
他還在書里說:“我現在熱衷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我戒了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面粉、大米、淀粉類蔬菜等。終于,我可以和甜食說再見了——真的感覺輕松極了。這個習慣的改變對我的健康和幸福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蒂姆·費里斯的感受,我自己在戒糖過程中便能夠體會到了。
二、心態:戒糖一條漫長的路
1.戒糖一條漫長的路
《巨人的方法》的作者蒂姆·費里斯「美」在書中說:“我真希望能有一個戒糖的“竅門”,但沒有,這是一條漫長而緩慢的道路,始于至少15年前。”
漫長體現在這是要終其一生都要做的事情,時間跨度很長。
漫長還體現在心理上,因為難而感到漫長。
戒糖的難,體現在容易成癮。
糖的成癮是在長期吃糖的過程中,大腦已經習慣將加工食物和瞬間的快樂、幸福感、歸屬感聯系在一起了。
比如:
運動完后喝一瓶可樂,太爽了;
不開心的時候吃一塊蛋糕,沮喪的心情瞬間消散大半;
和家人、朋友一起吃各種零食很快樂,很幸福。
而且,對食物上癮比對其他東西上癮更難戒。
《168間歇性斷食》一書講到一個案例,一個62歲的女性,她正在戒毒、戒酒。在她20多歲時,她曾去過兩次戒毒所,通過門診治療,她成功戒了毒。她說,在她的成癮史中,沒有一種東西和糖一樣難戒。因為當她走進一家咖啡館時,收銀機旁沒有海洛因,但卻放著馬芬蛋糕和小甜面包;當她去教堂時,在接待處沒有可卡因,但放著很多曲奇和蛋糕?!?/p>
所以,我們要的一場硬仗,需要有科學的方法。
2、要循序漸進
控糖要謹防“報復性消費”,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就是越是這樣控制自己,人越想攝入糖。比如,“我一直控制自己少吃碳水化合物和糖,偶爾放縱一下應該無妨”。
我和輕斷食一樣,在戒糖的執行上,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最佳的方式多少吃蛋白質,把順序調整一下,先吃蛋白質和蔬菜,把肚子塞滿,最后碳水被迫少吃。
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可以減少身體對糖的渴望。
3、開門的鑰匙在他處
當我們談戒糖時,往往容易抓牛角尖,認為戒糖只有“忍住不吃”一個辦法,只盯著“戒”字下功夫,卻不知道可以曲線救國,用其他討巧的方法,比如《戒糖戒掉的是什么?》一書這樣寫道:
與其說是戒糖,不如說我倡導的一直是提升每口食物的質量。學生時代的我們都知道題海戰術和熬夜不可取,最好的路線從來都是最短的——提升學習的效率。與其斬釘截鐵地“戒”和“壓抑”,不如提高我們對高質量食物的選擇力,健康飲食的字典里可能沒有“戒”這個字。
想要打開戒糖這扇門,不用只盯著鎖孔,鑰匙在其他地方。
changelog:
日更第90/篇,使用卡片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