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某班上課,剛好在班上碰到班主任在批評某個學生。這個學生我也比較了解,平時表現很調皮,常常犯錯誤,老師對他也是困擾。
可是,我聽著同事對這個孩子的批評教育,越聽越不對味。從起初的針對性指出錯誤,我覺得挺合理的。后面同事越說越激動:“你看某某同學,他跟你一樣調皮搗蛋,但是他的家長很配合老師,那么你的家長了,不配合學校工作,也不參與學校布置的工作”。我聽了,覺得這話很別扭,看了看學生的反應。學生的臉通紅,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我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我想他應該很難受。
同事也許是無心之說,不經意脫口而出,可是這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傷害。
1.我的父母不愛我
一句,“你看別人的家長至少很配合”,是不是會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我的爸爸媽媽都不管我,不關心我;其他的父母能做得到,為什么我的爸媽做不到了?”
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什么影響了?也許,這個孩子可能就會變本加厲,利用調皮吸引家長的目光;
也許孩子就此自卑,不愿意打開心扉去接受,因為覺得自己的父母不關心自己,不重視。
家長的問題,應該直接跟家長溝通,而不是來跟孩子抱怨,這是無濟于事的,反倒會得到反效果。
2.不喜歡被比較
“你看某某同學”,這是一個比較過程,有些孩子并不喜歡自己被拿來比較,而且比較的時候可能會給孩子打擊或者自尊心受損傷。
大學的時候,參加了一個義務家教協會,負責輔導小學生。我的學生是一個讀書不錯乖巧的女生,她媽媽把她送來我們學校義務家教協會,是為了打開她自己,更加活潑一點。
有一年,剛好碰上新年晚會,協會需要出一個節目,就是孩子走秀,她是其中一個。
彩排的時候,我就覺得她狀態很不對,不管走。我在后臺拉著她鼓勵她說:“你看前面那幾個孩子,走得多自信啊,你可以學習學習”,我接連比較了三個孩子。
然而,我的學生并不領情,很不客氣的說,我又不是他們,干嘛和他們比。我的這個女學生自尊心比較強,比較過程中,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受挫了。
那次我意識到,成年人都不喜歡被比較,孩子也同樣不喜歡。“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
正確的比較,應該是反思自身,學習他人的長處。
3.選擇錯誤的榜樣
“你看某某同學,和你一樣調皮”,我想著這位同學,何其無辜,躺著都能中槍。
同事也許是無意識,想要提高孩子,選擇了一個榜樣。可是這個榜樣,卻十分的不合適,不能起到幫助的作用。
此時的同事,已經混淆了當初批評教育的真正目的,忘記了為什么批評孩子,而是停留在數落孩子的不是。
大多數情況,我們都是為了改正孩子的錯誤,所以選擇一個正能量的榜樣示范,讓孩子以此作為目標,努力超目標努力。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耐心、細心地與孩子交流,也許你的無心之說,可能就造成孩子心靈的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細心呵護,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