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參與【人生關鍵字】系列征文第五期【悟】主題征文? ? 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大維是單位的年輕人,在部門的職位,是最好使喚的崗位。每一個單位都離不開“寫”的人兒,大維雖然是一個不咋的本科畢業。但大維的筆頭還是挺尖的,寫是小事,辦公室所有關于寫的都歸大維寫,大維也寫得樂意,開心。
單位省總部辦了內部刊物,這個刊物要想辦得有聲有色,必須職員們投稿勇躍。但單位大部分人都是年齡比較大,年輕人占少數,寫這事也不是人人都擅長。年長的人抱穩了飯碗,對于這個業余愛好基本不感冒。年輕人也有很多要忙的事,真正主動去投稿的人寥寥無幾。
大維喜歡寫,也喜歡看書讀報。這內部的刊物都是熟悉的人和事,大維每期必看。一個月才出版一期,常常盼星星月亮般才能看到這刊物。不知道是哪兒的疏漏,刊物常常不能拿到手。一打聽才知道,因為很少人看,人家收到省部發來的刊物就擱那,懶得發到職員的手中。想看的自己去找發刊物的人,這讓大維心里很不舒服。
像大維這樣喜歡寫的,能寫的畢竟是少數。單位沒辦法,為了應對省部的指標,只能列入每個部門的考核任務,每個月每個部門必須完成多少篇。大維這個部門當然沒問題,大維把這事承包下來了。部門領導和其他同事都偷著樂,這種差事也不是輕松的活,誰都不愿意攬。
單位十幾個部門,哪能每個部門都有這么幸運遇上大維這人才呢?沒有人包攬這活的部門想了個法子,把要完成的指標分到個人,每個月輪一個人完成。能寫點的也不大問題,多久才輪到一篇,將就著完成。年長的職員的也不著急,又不是長期寫,偶爾一篇問題不大,家里的孩子上高中,上大學,叫孩子幫忙寫一篇完事。有些孩子還小,自己不年輕,又不敢煩勞別人的就在網上抄一篇交差。
省總部每年都會召開這刊物的交流研討會并表彰先進通訊員和稿件,什么優秀通訊員呀,編輯呀。
有個職員在網上一字不漏抄了一篇,結果這文章還得了個一等獎。大維寫了這么多,有幸中了個三等獎。大維心里不是滋味,三等獎倒沒關系,關鍵是自己辛辛苦苦寫還不如人家網上抄一篇,頓時對寫作失去了興趣和信心。
得獎的都被召集到省城參加這個隆重的會議并領獎,為啥隆重呢?因為單位副總親自出馬,主管部門一把手帶隊,單位派了幾輛商務車浩浩蕩蕩向省城出發。
大維年輕人,沒什么官職,平時也很少見這種場面。興奮之余也有點惶恐,畢竟頭一次跟領導出門。
為期三天的刊物研討會開得隆重而熱烈,會上先總結,后讓各下屬單位的代表就對這刊物的編輯工作進行建議,以便在以后得于改進,更好地開展刊物的編輯。
大維倒是滿肚子的話要說,只是在這種場面他也沒這個膽站起來說話,只能跟身邊的人嘀咕嘀咕。
這次的會議是選在一個度假村召開,吃飯跟開會需走一段路。最后一場會之后,去吃飯的路上,碰上編輯部的領導,于是他們邊走邊聊。
會議每天的伙食挺好的,有時候自助,有時候坐圍桌。這次會議的最后一頓飯是自助餐,省部刊物編輯部領導也端過來一起吃,邊吃邊聊。關懷地問候大維他們:“怎么你們單位沒提什么建議呀,有什么建議盡管提出來。”
大維本不想說的,看到編輯部的領導特別親切,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編輯部領導很重視,終于聽到底層的聲音,就跟大維聊起來。大維也覺得這個場合不比會議場所,再說編輯部領導和藹可親,就暢所欲言大膽把自己的心里話都說出來。編輯部的領導認真地聽,自己的領導在不斷地瞪眼。可憐的大維沒有反應,只顧著自己滿肚子的看法和建議。
建議雖好,但這些話是不能說出口的。特別是在這場合,除了編輯部領導喜歡聽以外,其他人估計都不喜歡聽。大維什么都好,就是太耿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大家都懂皇帝的新裝,只有大維不懂。
從省城回來后,大維的稿件遭到了封殺,只要有大維署名的一律攔下,不會再上傳到省部,如果大維寫的但署上別人的名字就一樣能發表。
有一天,大維受朋友的邀請到他家做客,原本是情同手腳的兄弟,人家早已平步青云,而大維連小小的稿件都遭封殺。大維來到朋友家,看到客廳正面掛著一幅字畫“難得糊涂”,怔在那里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