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這兩個字,我橫來豎去地看了幾十遍,也看不出它何曾有那么大的魅力,竟讓千古文人反復地詠贊;竟讓英雄豪杰也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那么,“情”到底為何物呢?
古人早已沒于黃土,他們只是塑造了許多追求愛情的光輝典范,讓后人或唏噓或喜悅,它們許是悲劇,如孟姜女哭長城、劉蘭芝與焦仲卿、梁祝;許是喜劇,如司馬相如式的愛情。古人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關于“愛情”的經典詩詞,不過在“男女嚴大防”的時代,這些詩詞只是部分文人的黃粱夢罷了,而草民百姓只怕是連黃粱夢也沒有做過的。
愛情是永恒的話題,今人也像古人一樣焦慮地思索過、探尋過,也許也曾在街頭或是對著星空大聲嚷道:“情為何物?”只不過今人的嚷聲里含有幾分戲虐、幾分狡詐以及內心對愛情的真正渴望。于是就有那么一批批做著安琪兒夢和白馬王子夢的寫家們制造了一批批的愛情快餐,并把它們搬上了銀幕,這就是所謂的愛情肥皂劇了:從《還珠格格》到《情深深雨濛濛》再到《向天真的女生投降》。這些愛情快餐確實讓愛情饑漢們飽餐了一頓,也確實令人向往和熱血沸騰。不過換一種眼光看,這正也說明現今人們的愛情家園是荒廢的,正如沒有談過戀愛的人才對愛情充滿無窮無盡地完美想象。愛情這一完美的結晶體還是被人們用言行撞擊得支離破碎。? ? ? ? ? ?
而這些愛情肥皂劇的唯一好處卻是使一大批經典詩詞借助于媒體而廣為流傳、大放異彩,幾乎成了人們的口頭禪,這是一兩千年前的文人墨客們所沒有想到的。譬如:“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只不過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許多人都以為這些詩詞是瓊瑤女士寫的,而其前句是出自漢樂府的民歌《上邪》,后句則是金末“喪亂詩人”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中的經典詞句。
愛情這個話題太大、太泛,不易捉摸和把握,我想大標題還是小切入吧。對于今人愛情情狀這一大標題,我只選取一些口頭文學,街頭流行語來略窺一二。
曾幾何時,人們口頭流傳這么兩句臺詞:“愛情是盲目的。”“愛情是自私的。”前者說明的是人們于愛情只是一種本能的沖動,而缺乏理智的節制;后者則是一種愛情的個人本位主義。
又據說現今少女們擇偶的標準有“三高”之說:“身高、牌高、薪高。”魯迅先生說過:“不識人間煙火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當然沒有適當的物質基礎的愛情是虛幻的。但太世俗太功利了,愛情也變了味、走了調兒。
不知什么時候,在街頭悄然興起這么一首盜版了匈牙利詩人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無所謂。你要嫁給我,我也不反對。”“愛情”兩個字就是靠責任感維系的,沒有了這個“維系”,“愛情”也就分崩離析了,而今人最缺乏的也就是這種品質。
《大話西游》里有這么一句被少男少女們奉為經典的臺詞:“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之后,我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她說我愛你,如果要在前面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可見,經典的臺詞,也不過是嬉皮搞笑而已。還有一句戲言:“古人發明了結婚,今人發明了離婚。”
依以上觀之,這樣的思想樹上結出的果子當然是酸的、苦的,無怪乎有人幾進幾出圍城,卻還是孑然一身、心境凄苦。在這樣的境況下,追求“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的平淡就已是奢望,那還有什么“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呢?
《詩經》里有一類反映婦女婚姻和愛情悲慘的詩歌:棄婦詩。后來的古詩里也有類似的詩作,如閨怨詩等。
觀古鑒今,古有棄婦,沒有棄夫;今有棄婦,亦有棄夫,那么是否可以說,今人正在互演一幕“互棄”的悲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