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公平的,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同等待遇。然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卻讓它呈現出了不同的效果。
有的人一整天都渾渾噩噩,被手機、被閑聊、被雜事、被電視劇多重干擾,一天下來幾乎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幾乎虛度了所有時間;有的人一整天都精力充沛,非但完成了當天的重要工作,還有時間讀書、交友、美容、健身,什么都沒耽誤。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卡爾·紐波特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點腦力》或許可以幫你找到答案。
干擾太多,控制不住自己,我該怎么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被太多東西干擾。
上午明明準備開始寫一個方案,卻被QQ登陸時彈出的迷你頁給吸引了過去,等到刷完一波新聞,大半個小時過去了;意識到工作還沒開始,趕緊關閉頁面,這時候手機提醒有人在微信上找你,應答完對方的問題后,順便刷個朋友圈,半個小時又過去了。終于決定要打開文檔干活,卻發現思路全無、下筆太難。于是,剛好有同事來找你幫個忙,就索性先去樂于助人了吧……
每天,有多少人是在類似這樣的干擾中度過?雖然它們出現的頻率不一定如此集中,但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各種原因來讓你逐漸拖延,導致了一整天的效率低下。那么,面對這種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改善呢?
首先,要鍛煉自己抵抗網絡誘惑的能力,尤其是手機。當你打算認真工作的時候,可以把手機反過來放在桌上,以免時不時推送的通知和信息干擾到你,或者就直接把它放進你的背包,所謂“眼不見為凈”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可以每天固定上網時間來犒勞自己之前的專心致志,把回信息,刷朋友圈,逛淘寶等等各種事情一次性解決。
此外,如果有可能的話,要給自己固定一個與外界隔絕的時間,比如早上趁著家人還沒起好好看會書,再比如說,跟同事們提前打好招呼,你要開始處理重要的事,希望大家可以在兩個小時之后找你。
等到你相對集中不被干擾的時間漸漸多起來,那進入重要待辦事項的節奏也會更快,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也就更容易達成。
你覺得拎出重點就OK?規劃最好要進入每一分鐘
我從來沒有好好規劃過時間,尤其是以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
每天早上,我會在腦海中把當天要做的事情簡單篩選一遍,然后開始執行。實際上,在做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干擾,難免會顧此失彼,完成效率一點也不高,還經常會陷入各種焦慮。所以,我打算好好試試把各種工作寫下來,再按重要程度來分配時間,并做到可視化的反饋和復盤,以此來進一步科學規劃自己的時間。具體計劃如下——
1、每天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除了擦桌子、洗杯子,就是拿出筆記本,把當天需要做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羅列出來。一方面是為了不忘記,另一方面是找出當日工作的重點。
2、尋找到自己的高效工作時間段,然后把最重要的工作放在這一時間內處理,并形成習慣。同時,遠離手機,遠離閑聊,盡可能把自己的所有思維都投入到眼前的工作中。
3、給每天的工作按照深度或者浮淺的標準來進行打分,以便把更有效和大塊的時間用來處理深度工作,一些不需要花太多腦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則在低效時間集中處理。
4、每天為自己做的事情進行復盤,并進行可視化打卡。通過對每次專注工作的時間及產出加以記錄,就能清晰看到自己完成事情的進度和進步,這樣會讓自己產生愉悅感和成就感,也更樂意去挑戰一些深度工作。
抵抗住干擾,計算好規劃,堅持這么做,一定可以讓自己的腦力發揮得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