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80后的語文課本里,有篇來自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統籌學”文章,其中有一個關于燒水泡茶的例子,節選原文如下:
“……怎樣應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壺茶喝。當時的情況是:開水沒有;水壺要洗,茶壺茶杯要洗;火生了,茶葉也有了。怎么辦?
辦法甲: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乙: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灌水燒水;坐待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丙:洗凈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坐待水開;水開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葉,洗茶壺茶杯,泡茶喝。
哪一種辦法省時間?我們能一眼看出第一種辦法好,后兩種辦法都窩了工。”
這篇文章,尤其這個例子對我影響至深!
我生性急躁,生活中遇到有好幾件事情迫在眉睫需要處理解決的時候,總希望能盡快完成。所以,接觸這個“統籌學”的時候,當時的我已經似乎秒懂這個科學方法論了。
這個來自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的知識點,于我,竟然無需刻意理解反復練習,在接觸它的那一刻,就深入骨髓地應用于我的生活了。
有了娃之后,日常瑣碎特別多。比如要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燒好水泡奶備用,手洗衣物,回復一個需要些許時間的電話,還要整理房間。我的處理方案與統籌學課文中的方案甲工序安排有異曲同工之處——我通常是先給壺里盛上水,在燒水的同時回復電話,再需要提高效率的話,還可以同時順手做些輕便整理,最后洗衣物。
對于要求高效的人來講,統籌安排瑣事并完美解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項目!因此,不得不說,我習得了一個能讓我幸福指數提升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