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思想能超越所處時代一小步,就是所謂的天才;倘若其脫離生存的社會太遠,通常都會被當作瘋子來看待。不如此,商紂王,秦始皇,還有隋煬帝,就不會在完成公竟渡河的人間功業(yè)后,于斑斑史書間空留殘酷暴虐的罵名數(shù)千年。
在人間,欲成大事者,在時間的把握上太早或太晚,都算是耽擱或拖延。事實是,只要法術(shù)勢三者合一,別說那些潛久思飛者,即使一個人蠢笨如豬,一樣也能站在時代的風口處展趐飛翔。對于僅僅滿足于活在當下的人來說,這樣的名利取得已是上天的眷顧與賞賜,平生若此,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如果人類從以往學到的唯一教訓(xùn),就是什么也沒有學到,那么,我們來到橋邊,徑直跨過,又轉(zhuǎn)身折回,銷毀掉所有前行的證據(jù),只留下滾滾的銷煙以及濕潤的雙眼,就會成為人間最為普遍的一個蒼涼手勢,或不忘前師的一場不息祭奠。如此描述,似乎才是一部人類發(fā)展史最為真實的概括與評判。
誤盡蒼生的直線進取,勇則勇矣,但卻會因違背天地氣息循環(huán)往復(fù)的運行規(guī)律而功敗垂成。當年,已經(jīng)不年輕的蘇東坡,再次看到他一直縈縈于懷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時,其最大的心理感受,據(jù)其自述,不過是在秀麗的山河間平添了許多渾身都是愁。
如實說,當燭照五臟六腑的心臟不再跳動時,任何人的靈魂,都會離開你為此愛恨交織過的煙火人間。可以肯定的是,對于所有覺悟者來說,屆時其最為重要的人生體驗,絕對逃不過傳說中事關(guān)山水境界的三重循環(huán)。
如此一來,于繁華與蒼涼的春去秋來間,提筆記錄曾經(jīng)有過的每一片深愁和喜歡,就會變成美學意義上的抱負與情懷。如果你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請你趕快行動起來,要知道,即使從現(xiàn)在開始也不能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