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下旬到現在進入“快樂”且“繁忙”的工作期,
雖然每天要處理的事情無窮的多,
但是深知:
所有的忙碌都是借口,都是打著忙的幌子坑蒙拐騙。
為此,我依舊保持每3天閱讀完1本書,
并做相應讀書筆記整理、思維導圖或者直接做讀書分享與研習。
今天我就分享一下:如何在所謂的忙成狗的情況下快速閱讀完一本書。
首先,心態調整。
扣問自己,跟自己先來個對話:我真的喜歡讀書嗎?
你花10秒鐘腦子里檢索一下:
上一次酣暢淋漓地閱讀是什么時候?
你花了多長時間呢?
你還記得書里有什么內容或者故事梗概還能說清楚嗎?
......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因為聽一個還算不錯的分享、微課、朋友分享或者京東、當當、亞馬遜打折促銷買200返100然后就囤了很多書 ,心理安慰自己說我是個愛書之人。
點君有話說:我必須負責人地戳穿你,你其實不是愛書之人,你僅僅是個愛買書之人而已。
從愛買書到愛書還是有一個過程。
不過,
慶幸的是,你比起很多人都已經早走上了自我覺察的第一步,
而這一步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都沒踏上。
之所以大家閱讀有畏懼心理多半是沒有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跟快樂。
或許你換一個角度:
你買的這些書都想是很多認識、不認識的朋友給你寫的書信,
你每看一段話仿佛就聽到了一個老友將自己過往經歷向你娓娓道來。
只是,
有些人寫得拍案叫絕,有些人寫得拙劣絕望。
有些人比較絮叨,有些人比較鏗鏘果敢。
有些人和風細雨,有些人見血封喉。
所以,試著找一找別人透過書跟你對話的感覺,這樣你似乎更加有沉下心來去感受、去進入的想法。
第二,準備工作
對自己生物鐘進行自查:
1.自己空閑時間的分布區間--晨間?午間?上下班通勤時間?下班后?
從而確定出來你可以用于閱讀的較為整塊的時間,將閱讀時間變得更有儀式感。
2.閱讀物品的準備:
A.有沒有自己的獨處小空間,比如書房?樓下安靜的咖啡館?沒有的話也沒關系,哪怕是自己能夠看書的一張書桌跟椅子也可以。(儀式感有沒有?)
B.一盞臺燈、一個讓你保持專注,防白噪聲的APP軟件,一副耳機,一杯水
這里我推薦兩款APP軟件:(用法自己試,從來不慣著懶人)
?番茄自習室(番茄工作法)
?潮汐(Tide)
點君有話說:別為自己的閱讀上綱上線,苛求一個沒有干擾的環境,不夠你矯揉造作外加矯情的你!
我們這個時代必然是碎片化更碎,事物更加繁雜。
你不妨去思考下你碎片化的1分鐘你可以做點什么?
2分鐘可以做點什么?
3分鐘可以做什么?
10分鐘時間可以處理什么?
這樣的碎片化時間里你處理事項越豐富越多元,你最后的選擇能力就越多--無論生活還是工作。
第三,閱讀框架
這一點是我之前在教英語閱讀精講的時候經常給學生建立的閱讀習慣。(儀式感有沒有?)
任何一篇閱讀,拿到以后請先做以下四步:
有圖片先看圖,
看完圖片看標題,
看完標題看問題,
帶著問題看正文。
閱讀英語文章如此,其實閱讀書籍也是一樣,只是將一篇1000字的文章變成了10萬甚至更多字數而已。
很多人讀書不帶著問題讀,讀完都不知道講的啥就是理所當然了,你需要帶著問題,抱著期望能夠找到的答案或者啟迪的心態去讀書,這樣你的大腦才會調動起來讓你處在Search的狀態。
所以我比較建議如下步驟:
1)看封面
通過封面你能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副標題,作者生平簡介,出版社,包括書腰的內容。
通過封面的閱讀,你便能給這本書定一個基調,來個以貌取人:
這本書是文學類還是財經類?
是職場類還是科教類?
是淺顯易懂的還是嚴肅燒腦的?
2)看目錄
目錄就類似英語閱讀課里的Questions(問題)。
現在很多人寫書都很人性化,(估計是編輯比較人性化)
仿佛你看完目錄你都知道他們要說什么?
這樣大大縮短了你看書鎖定你期望的答案。
通過目錄你很快就能找到你感興趣的或者你想要學習、了解、深入研究的篇章跟頁碼。
3)掃序言
序言一般包括自序跟他序,一般都會給你解答WHY-WHAT-WHO-HOW這四個層面問題:
作者他為什么寫這本書?
寫的是哪些內容?
重點篇章或者核心觀點有哪些?
受眾讀者群是什么?
比較給力的作者甚至會分享這本書可以采用怎樣的方式方法進行閱讀?
點君有話說:(我TM怎么這么多話,原諒一個死巨蟹座外加B型血的叨逼叨特質)
假設通過封面-封底-目錄-序言閱讀依舊讓你不明就里,不要自責。
多半是這本書可能就不適合你?
請果斷放下,最起碼此時此刻的你跟那本書此刻緣分未到。
沒準十年之后,
你再拿起這本書的時候,
會邊抹著眼淚邊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如同老友重逢一般!
第四,閱讀正文,開吃大餐
1)關鍵點掃讀
“我如果不一個字一個字讀,我感覺我要錯過很多” 。
是的,你如果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你不會錯過,但是你會忘得一干二凈!
畢竟我們的大腦是在幫助我們過濾很多無關痛癢的信息,就類似讓你現在說出你最喜歡的一本書里的五句話,你其實依舊說不出來一樣。
這在于你之前并沒有刻意練習,另外在于其實你就是不完全認同作者的觀點,他并沒有深深在你腦海里扎根定居下來。
所以,“那些怕錯過的”閱讀強迫癥,這是病,得治!
如何治:快速翻閱整本書,把閱讀的關鍵點聚焦在所有的圖片,表格,加黑加粗的字上面。
就類似我一如既往地,我每一篇文章我自認為是金句的地方我都提煉出來加粗加黑甚至標紅,甚至在文章摘要都要再重復出現一遍。
當然,作者認為的重點不一定是你認為的重點。
但是作者的重點你都沒有抓住,請問你抓的重點到底是西瓜還是芝麻?
很難說!
2)重點內容精讀
經過關鍵點掃讀后,你對一本書里的重點內容已經比較清楚了,就類似于你去逛迪士尼樂園拿到地圖就能抓住核心要點了,知道下一站去哪里排Pass卡比較好。你大腦中已經有一個很清晰的路徑。
那么記下來那就需要去到你標注過的重點段落及篇章,進行精讀。
李笑來老師之前分享過,文章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其實指的就是這些有料、有貨的文章甚至是片段精華。
對于精讀,比較推薦拆書幫的拆書法RIA--R-I-A1-A2。
看到書上一段重要的信息(R),
用自己的話進行轉述(I)
反思自己之前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A1)
下一步可以進行的行動方案調整(A2)
通過這種刻意練習,讓這些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3)畫思維導圖
你可以每一章看完進行一次總結畫一次導圖,當然也可以一本書看完以后做一次思維導圖。
比如我晨間花了一小時時間看完《練習的心態》(一個美國人寫的書,但是居然磨嘰的不行,不推薦)然后花了一個簡單的圖用作記錄。
對于思維導圖的畫法,我也在學習中,以后會慢慢分享給所有小伙伴。
簡單來說就是如下圖,可以用不同顏色來區分,然后標明你想記住的邏輯點:
中心主題,關鍵詞,重要分支以及一些重要的圖形圖表等。
?
說了這么多,你是否明白我最后會說給你什么?
我只負責告知,而且沒準以上信息都是錯的,
而作為當事人的你,不需要負責別的,只需要負責踐行與練習!
畢竟真正的成就,需要耐心與戒律,
而為了養成這兩種好品質,我們必須同時運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