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央電視臺攝制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三季之《記住鄉愁·西樵古鎮—男兒當自強》,3月28日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記住鄉愁》欄目2015年1月1日起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該紀錄片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傳統村落為載體,以生活化的故事為依托,以鄉愁為情感基礎,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核心。展現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民風民俗、鄉土之物、文化積淀等,梳理傳統村落的歷史發展脈絡。聚焦海內外華人記憶中的鄉愁,深入挖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讓人們在匆忙的生活中停下腳步,感受最初的最深的鄉愁。
? ? ? 鄉愁是亙古不變的話題,“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笔翘拼娙送蹙S所作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詩人長年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尤其是重陽節,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的日子里,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想念家鄉親人之情。20世紀50年代開始兩岸局勢緊張,兩岸處于隔絕狀態,禁止任何的交往。許多人的懷鄉思親之情無法表達,他們便借助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懷鄉思親之情。隨著這種文學現象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種專門抒發自己懷鄉思親的文學題材——鄉愁文學。在描寫鄉愁的作品中,余光中一首《鄉愁》把鄉愁表達的淋漓盡致,不但廣泛流傳于海內外,還被人譜成曲傳唱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 鄉愁是一種綿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種偉大的情愫,它占領了我們心靈中最深邃的部分
? ? ? 放眼當代社會,鄉愁的背后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之間的和諧相處。城鎮建設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故鄉,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的故鄉在加速地崩塌。安頓鄉愁,必須留住故鄉文化聚落。據悉,從2001年至今,十余年間中國消失了90多萬個村莊,現在每天有近80個村莊在地球消失。一起消失在推土機下的不僅僅是村莊,更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以及歷史情懷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 ? ? 在鄉愁的思念里,每個人都沿著自己家鄉所保留的傳統習俗和民約,遵循著世代流傳的行為道德規范,自覺地以“忠孝勤儉廉,仁義理智信”約束著自己。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已經傳承到當前的幾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正在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那些美德正在逐漸淡化。所以,我們有責任讓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人們回望鄉愁,記住鄉愁,堅守鄉愁中的深厚文化。
? ? ? 如何扎根中國傳統文化呢?這就需要我們學習和借鑒那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村寨的好的做法,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和創造性的轉化,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當代文明建設的重要精神資源。最具體的路徑是:不要再讓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儒學等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當“游魂”,去當孤魂野鬼,認認真真的給他們一個“安身立命”的空間,讓人們好好把丟掉的“禮義廉恥”找回來,把已經荒廢了的“人倫道德”重新樹立,讓其煥發生機,滋潤每個人的心田,耕讀傳家、講信修睦,真正做一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人。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對鄉愁的傳承,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撰稿人:陶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