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去了蝦米那兒之后,我和旭同學的日子,也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而且是向著我希望的好方向。
旭同學的依賴癥,可以有效治療了,總算能在清晨,看她半睜著眼,提高了自己的穿衣吃飯速度;我怠于做圍裙煮婦的懶病,也開始治療了,左右腦想著的,就是該辦些什么生鮮蔬果回家,好讓旭同學少點兒可以向他人吐槽的機會:“我的媽呀,你是怎么把我帶著上完一到三年級的,簡直懷疑我從前都吃些啥?”好吧好吧,我的飯菜沒有外婆的飯菜香,吐槽就吐槽吧!
好友王老師說:一日三餐折騰完,就可以開始懷疑懷疑人生了!(捂臉)
幸好,我還可以偷懶一餐,公司的食堂幫了大忙。
今兒旭同學,居然毫無征兆,帶了個同學來食堂吃午飯。
兩人原本是小學同學,人家是要去對面公司,她爸媽公司食堂吃飯,而且一直走路獨立完成。
無巧不成書,旭同學自然揪住一起同路的,開心之余,大概就鼓吹咱們食堂的飯菜唄,還真把人家娃忽悠來了。
與旭同學約定,最近及今后要堅持11路政策,一來可以鍛煉身體,二則是替我省出時間,替她打飯和回家預備晚飯。這才兩天,就呼朋喚友了,真是不甘寂寞的主兒。
有時她還想去學校食堂吃大鍋飯,唉,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的手藝再怎么不濟,也肯定比大鍋飯好吃點兒吧?
其實我知道,她是喜歡和同學一起的那份心情,尤其又是吃這件讓人愉快的事兒。
一輩子,人有多少時間花在吃上,也許就可以衡量出她有多少時間是愉悅的。
旭同學喜歡和同學一起,也是情有可原的,這個小逗比,基本遺傳我的做派(捂臉)。
說遺傳我,也許是因為最近發現自己,也是那么容易總是懷念,過去一起吃過食堂飯的同學。
今天無意中翻看祥哥號兒里原來的那篇文,竟然發現有人在下面留言要找我,真是無巧不成書,此人正是我找了許久的可愛同學——愛琴。
二十年前,我們一起在高中共同生活三年,雖然不是每天都一起吃飯,但印象中,詠梅、桂萍、海娣還有愛琴,是陪我擠進隊伍、分工合作打菜打飯最多次的伙伴兒了;十來歲的人,相互照應過著集體宿舍的生活。
愛琴同學的家離學校不遠,她弟弟也在學校初中部上學,所以她的父母總是要來看望她們,來時自然會帶著好吃的。愛琴同學性格開朗活潑,別看人小巧,大眼睛可透著精明能干的勁兒,講話老道,一副少年老成的派頭;對于父母帶來的好吃貨,自然不會少了我們這些舍友的份兒,尤其是我就沾光比較多。
今天聯系上她,雖然寥寥數語,依然如故;我告訴她,腦海里耳畔邊,依然清晰聽到她喊著我“小不點,小不點!”時清脆的聲音。
她應該也還記得,我們一起嘀嘀咕咕講過三年的八卦,一起上課瞌睡敲掐過各自的大腿,一起匆匆忙忙奔走于教室與飯堂,一起在那些年吃過不是很可口又不能不吃下去的食堂飯。
能一起吃食堂飯的同學情誼,旭同學以后不知道會不會記得,今天我就替她記下簡單的一筆,若干年后,許是可以懷念一下!
如果人生是本書,那這一天天明晃晃的日子,就是它的書頁,每一頁都記錄著生命里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