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的《大宋宮詞》終于開播了,雖然吐槽不少,但女主角劉娥還是很值得說道說道的。
早在去年的《清平樂》里,吳越飾演的大娘娘劉娥,已經火過一把。
沒辦法,劉娥這個女人,人生實在是太富傳奇色彩了。
在戲曲和民間傳說中,她是“貍貓換太子”的主角,被編排成陰狠歹毒的奸妃。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章獻太后劉娥,可以說是“東方版灰姑娘”+“宋代版武則天”。
她從一個蜀地孤女,一步步登上皇后的寶座,并在宋真宗死后,以太后身份輔佐年幼的仁宗,臨朝稱制十余年,成為大宋第一位,也是最有作為的一位攝政太后,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下,這個傳奇女人的一生。
01.身世之謎
劉娥,公元969年(一說是970年)生于蜀地。
《宋史》中記載,劉娥祖籍太原,祖父在后晉、后漢時任右驍衛將軍,父親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此舉家遷至四川。后因父親戰死,才家道中落。
但很多學者考證出,這是劉娥后來當了太后,為抬高自己的身份,編造出來的,不足為信。
關于劉娥的出生,還有個“明月入懷”之說。說是她的母親龐氏,夢見一輪明月進入自己的腹中,隨后便懷上了劉娥。
當然,這大概率也是后人牽強附會的。古代信這一套,但凡有個有作為的人,都要給安上個“天生異象”的傳說來,我們就權當聽個樂呵。
事實上,劉娥就是一個出身低微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相繼過世,由外祖撫養長大。
十三四歲時,她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因為生活艱難,兩個人一起到開封謀生。
史書說劉娥“善播鼗”,鼗鼓現在俗稱撥浪鼓。說白了,夫妻兩個就是在開封城內,靠點手藝謀生的底層小老百姓。
02.“金屋藏嬌”十五年
劉娥和丈夫在京城生活了一段時間,機緣巧合,遇到有個叫張耆的人,為襄王府選姬,看上了劉娥。
襄王,也就是后來的宋真宗趙恒,此時,他還叫趙元侃。
或許是襄王先看上了劉娥,定要手下去強求之;也或許是龔美實在揭不開鍋了,不得已將劉娥送走。
總之,不管什么原因,劉娥以卑微的出身,和再嫁之婦的身份進入了襄王府,還頗得襄王寵愛,兩個人很快如膠似漆。
但是吧,堂堂皇子跟一個來歷不明的賣藝女談戀愛,注定是要招惹是非的。
襄王的乳母,規勸襄王未果,就把這事報告給了宋太宗。太宗得知后大怒,命令將劉娥驅逐出東京。
襄王無奈,只能把劉娥送出王府。但他又實在舍不得這個漂亮的川妹子,就悄悄把劉娥安置在張耆家里,“金屋藏嬌”起來。
這一藏,就是十五年。
03.皇后之路
公元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恒即位,是為宋真宗。
趙恒倒還真是個念舊情的人,當上皇帝后,趕緊把劉娥接到宮中。多年來,寵愛從未稍減。
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封劉娥為四品“美人”。當時,郭皇后之下,只有劉美人為最尊,連王府姬妾楊氏都只被封為五品才人。
公元1007年,郭皇后病逝,宋真宗想立劉娥為后,毫無疑問,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對。
一來,劉娥已經年近四十,還沒有子嗣;二則,就是出身,“章獻(指劉娥)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宋真宗安排翰林學士楊億起草封后詔書,并許以榮華富貴,楊億公然拒絕,說這是對自己祖上的羞辱。
大臣們一致推薦立宰相沈倫的孫女,14歲的沈才人為皇后。宋真宗當然不樂意,干脆來個拖字訣,一直讓后位虛懸了好幾年。
據說有一日,劉娥身邊的侍女李氏,夢到仙人下降為子,真宗和劉美人大喜,想到了“借腹生子”的妙招來。
李氏被安排司寢,很快懷有身孕。真宗便向朝臣宣布,劉美人有孕,晉封為修儀。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李氏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后來的宋仁宗趙禎。孩子一出生,就被抱由劉氏撫養。
當時真宗子嗣稀薄,五個皇子一個也沒活過十歲,因此,李氏生下的這個孩子,也成為劉娥晉升皇后的重要籌碼。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孩子長到兩歲時,宋真宗不再顧朝廷中反對的聲音,先晉劉娥為德妃,后立為皇后。此時,劉娥四十三歲。
這段故事,后來被改編成“貍貓換太子”,通過話本和雜劇,在民間廣為流傳,劉太后從此背上了“洗不盡的污名”。
04.臨朝稱制十一年
劉娥天資聰穎,頗有見識,被“金屋藏嬌”的十五年中,又博覽群書,熟知古今政事。真宗批閱奏章時,劉皇后常隨侍在旁,真宗每每遇到問題,就和她交流。
《宋史》記載,“后(即劉娥)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真宗退朝,閱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預聞。宮闈事有問,輒引故實以對。”
于是,劉娥越來越受真宗倚重,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她。
公元1016年,宋真宗中風病倒,此后身體情況一直不太穩定,政事基本上都交給劉娥處理。
1020年,真宗病情再次加重,連說話都困難,于是下詔:此后由皇太子趙禎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
此詔書相當于是正式賦予了劉皇后裁決政事的權力,將她從幕后推到了前臺。
想想,也真是有意思,感覺古代,每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個身體不咋好的男人。比方說唐高宗于武則天,比方說遼景宗于蕭太后,再比方說今天的這位宋真宗。
當然,作為大宋的第一位攝政皇后,劉娥面對的反對力量,也是空前強大。站在第一線的,便是名臣寇準。
寇準等人力勸宋真宗以太子監國,想將統治大權從劉娥手中奪回。
宋真宗本來已經同意了,但由于寇準酒后失言,事情敗露,劉娥于是利用丁謂、曹利用等外朝朋黨,將反對她專權的寇準一黨勢力徹底擊敗。
公元1022年,宋真宗駕崩,年僅十二歲的宋仁宗即位。宋真宗遺詔尊劉娥為皇太后,“軍國事兼權取皇太后處分”。
從此,劉娥開始了她長達十一年的臨朝稱制。
在此期間,她先是找準時機,將權臣丁謂罷相,貶至崖州。又治曹利用謀反之罪,迫使曹利用自殺。從此,宋廷朝政便完全掌握在劉娥之手。
此后,她終結“天書”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做出了許多突出成就。
總之,十一年間,宋朝經濟穩步發展,百姓生活安定。可以說,為仁宗親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宋史》贊揚她:“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
05.有無女帝野心?
距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劉娥有沒有想過效仿一下武則天,直接自己來做這個皇帝?
有人說沒有。理由是,曾有朝臣上書,請劉娥“行武后故事”,程琳還主動獻上《武后臨朝圖》,暗示劉娥稱帝。但劉娥立刻把圖拋在地上,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因此,劉太后雖不愿還政于仁宗,但從沒有過“想做武則天第二”的心思。
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能信的。《宋史》中有這么一條記載,很有意思。
有一次,劉娥問大臣魯宗道:“唐之武后是什么樣的女主?”魯回答:“唐之罪人,幾危社稷!”劉娥聽后,沉默良久。
這難道不是在試探嗎?
所以我認為,她是有過女帝心思的。只不過,或許是怕引起朝局動蕩,影響社會穩定,再或許是太過在意自己的后世評價,最終選擇了克制權力欲望。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劉娥染病,自覺天命已不久,便想要在即將舉行的祭太廟大典上,穿袞服(即天子冠服)祭祖。
毫無疑問,再次遭到群臣的激烈反對。但是劉娥非常堅持,群臣最終拗不過太后,便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
電視劇《清平樂》中就詳細展現過這一節。
同年三月,劉娥病逝于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
去世前,她下令大赦天下,將自己臨朝以來的貶謫之人,包括寇準、曹利用等政敵們,一律恢復舊有官職。將丁謂從貶黜的遠地內遷,特許其可再次為官。
06.死后是非
執政十一年,自然也有很多人對劉娥不滿。
她活著的時候沒人敢說話,她一死,各種關于她的壞話便傳到了宋仁宗趙禎的耳朵里。
仁宗的叔叔,人稱“八大王”的趙元儼,將劉娥“借腹生子”的真相告訴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于非命。”
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李氏是被劉太后給害死的。
宋仁宗悲憤欲絕,有人建議他開棺驗尸,當他打開生母棺木時,發現“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壞。”
原來,李氏非但不是被迫害死的,而且還得到了超規格的厚葬。仁宗由是嘆道:“人言豈可盡信。”并在劉太后遺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其實,劉娥對李氏,一直算是挺厚待的。
她曾派人到民間尋找李氏的親屬,最后找到了其弟弟李用和,經真宗同意,封了李用和官職。宋真宗駕崩后,劉娥把李氏提升為“九嬪”之一的“順容”。
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重病,劉娥連忙派太醫前去診治,并晉封她為“宸妃”。封妃的當天,李氏離開了人世。
李妃死后,劉娥起初是想以普通嬪妃的禮儀下葬,但宰相呂夷簡力勸太后,要厚葬李妃。
劉太后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給李妃穿上皇后冠服,以超高規格治喪。李妃的父親被追封,弟弟李用和也再次得到晉升。
果然,此舉很好地應對了她死后的是非流言。
07.結語
縱觀劉娥的一生,從一個出身卑微的蜀地孤女,再嫁之婦,最終走上權力巔峰,不可謂不傳奇。
從她對付寇準、丁謂、曹利用等的手段來看,很懂得帝王權術;從她十余年治國的成績來看,也具有相當的政治韜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但是,相比呂后、武則天這些女政治家們的霹靂手段,劉娥不管是對待政敵,還是對待李氏,一直是比較懷柔的。
難怪連對女人執政一直苛刻至極的古代士大夫們,也能給她一個“有呂武之才,卻無呂武之惡”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