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鶴,焦點解決講師一期班,心理咨詢師,成長分享第1102天,堅持運動第49天(2019.3.9星期六)
生活中恰恰就有看上去非常清醒,過度清醒到一點兒都不糊涂,以至于讓自己陷入到特別糊涂的狀態的人——用上節課的話說就是:他一直滯留在可怕的認知中轉站。
這種人只是在懷疑和挑釁,卻沒辦法在懷疑的同時又相信一種新的東西,并由此編織他的新認知,開啟另一個認知周期。
“醒”是有“成癮性”的:它越遠離建設性,就會越追求“代償性”的滿足,自己與真正的優勢和勝利就會越遠。當一個人處在這樣的弱勢中無法自拔,就會對荒誕的成就感樂此不疲。
“雄辯癥”患者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在無關緊要的節點上一直追求一種成就感,他的內心很脆弱,并且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弱勢,但對承認這種弱勢有一種恐懼感——典型的“示弱恐懼癥”,因為不強大而特別怕示弱。
懷疑自己的懷疑 & 相信自己的相信
開啟下一個“認知周期”的方法很簡單:逃離“舒適區”,讓自己的心智恢復到一種“對于各種可能性都能敞開”的狀態,或者“延遲和抑制自己的否定性判斷,逐漸放棄簡單粗暴的反應,讓自己保持一種對于他人和世界的擁抱狀態”。
“擁抱”就是接納和相信——盡管你還是有懷疑的,但是你要保持這種接納和相信;你可以懷疑一切,但是這一切必須包含你的懷疑本身——懷疑你自己的懷疑。
只要你愿意“懷疑自己的懷疑”,一定會發現自己的可疑之處和不可靠之處;只要你愿意相信他人和世界,一定會找到這個世界和他人可以相信的地方。
馬克思說,“你打破了對于權威的信仰,還要樹立對于信仰的權威”。不要老迷信“懷疑的力量”,“相信”也是有力量的——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