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都喜歡懂事的孩子。也總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事。可是我為什么要懂事?
01懂事的孩子常被媽媽夸贊。但是她得到了什么
星期天,小姨帶著孩子到莉莉家聚餐。
小姨家的孩子今年四歲,是個男孩。有明星范。不光長得帥呆,連脾氣也格外的任性。說一不二,想怎么就一定要怎么。
小姨不僅管不了他,有時甚至還會夸贊他:“男孩子沒個性以后會吃虧的!”
而莉莉和小姨的孩子比起來卻非常非常不同。莉莉比小姨的孩子大一歲,文靜聽話。連說話的聲音都討人喜歡。她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征求媽媽的意見。如果媽媽不同意,莉莉肯定就不會去做。哪怕心里非常想做。
剛進屋不久,小姨的孩子就看中了莉莉的玩具《海底小縱隊》,非要據為己有。莉莉不同意 那是媽媽給自己買的生日禮物。自己平時都不舍的玩,只是放在廚子里看著。
可是小姨的孩子不聽那一套。一言不和,立刻躺倒在地板上撒起潑來。連撒潑哭鬧的氣勢都有明星范。任由小姨怎么哄,他就是不聽。于是,小姨教育起莉莉說:”莉莉,你是姐姐,把《海底小縱隊》玩具給弟弟。叫你媽再給你買!”
小姨的口氣不容置疑。
莉莉聽了,把求救的目光投向媽媽。兩個眼睛淚蒙蒙的。
媽媽過來,抱了抱莉莉。“莉莉,你是姐姐。你看,弟弟不懂事。對嗎?玩具給弟弟。不就是個玩具嗎?莉莉大了,不需要玩具了。對嗎?莉莉真乖!”
媽媽吻了吻莉莉。很輕易的就讓莉莉放棄了心愛的玩具。
莉莉雖然心里非常難受。但是媽媽說了:“莉莉真乖。”那么,莉莉就要拿出做出姐姐的樣子,讓著弟弟。
小姨的孩子破涕為笑,爬起來抱著《海底小縱隊》的玩具到一邊去自己玩了。
莉莉站在媽媽的身邊,呆呆的看著弟弟。心里雖有萬般不滿,但也無奈。
為什么我那么乖,卻看不住自己的玩具?為什么弟弟不乖,卻可以得到玩具?是弟弟長得帥,有明星范?還是哭鬧撒潑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莉莉不明白這里的玄機。但卻明白現實!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乖孩子在童年時都會有這樣疑問。
02 其實,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
槽值發過一篇推文《懂事的孩子,最可憐》。這篇文章撩哭了很多深有同感的人。
原來,被“懂事”這個詞綁架的孩子竟然有那么多。不只是我一個。
兒童心理學認為: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12歲那年,我被一所著名的舞蹈學校錄取了。聽到這個消息,自己心里那個激動和自豪啊,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是啊,5年的苦練,加上自己的天賦和努力,終于夢想要成真了。
但是,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媽媽卻很嚴肅的對我說:“孩子,我想過了。你別去上舞蹈學校了。我就你這么一個孩子,上學離家那么遠,你不想媽媽嗎?”
聽媽媽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心里別提有多難受了,眼淚不停的流出眼眶。但是我咬著嘴唇,試圖不哭出聲音來。而且,臉上還表露出微微的笑容。
“哪也別去。啊?就待在媽媽身邊。你是個乖孩子,媽媽以你為自豪。努力學習吧!以后考大學,也別離開媽媽。離開這個城市。”媽媽的神情是那么堅定。那眼神,至今還深深印在我腦海里。
媽媽不由分說的把我上學的事情給否定了。讓我最終失去了自己喜愛的舞蹈事業。為了媽媽的這句話,我難受了很多年。以至于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就發誓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要讓孩子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常常對孩子說:“孩子,我不會阻礙你的喜歡。只要你想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別像你爸爸那樣懦弱,不敢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只知道照顧別人的感受。只要你記住兩點。一是守法。二是保護自己的青春別受到傷害。你放心,家里的大門一直對你打開著。如果累了,你隨時可以回到這個家。”
心理學家說: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擅長分析大人的情緒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一定會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優柔寡斷。左環右顧。因為即已形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一直會深深的影響他的判斷。
是的,很長時間,我都在這樣的心理感受中度過。不敢出頭,不敢爭吵,不敢表明自己的觀點。。。。。。
03 其實,很多教育孩子懂事的方法,就是一邊恐嚇孩子。一邊給孩子糖吃
上面說到的那個莉莉,就是一個特別討媽媽喜歡的孩子。
讓她的媽媽津津樂道的是有一次媽媽從網上買了一件花裙子。但是,媽媽收到后一看,感覺這款裙子太花了。和自己的年齡不怎么般配。穿出去可能會被別人笑話。
這時,莉莉跑到媽媽身邊,非常認真的看了看媽媽身上試穿著的花裙子,然后誠懇地說:“媽媽,我覺得你穿這件花裙子,又年輕又漂亮,真的和電影明星一樣。”
媽媽心里很高興莉莉能這樣為自己鼓勁。因為人都是喜歡被別人夸贊的。尤其是女人。媽媽最終聽了莉莉的話,把這件花裙子勇敢的穿了出去。而且效果爆棚。
莉莉從來沒有違背過媽媽的意愿。從來都是乖巧地看著媽媽的臉色,及時的做出一些讓媽媽高興的事情。而且,從來都不會因為媽媽說什么而不高興。
這讓媽媽有了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是如何把孩子教育的這辦好的話題。
其實,媽媽真的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因為這樣的孩子有著這個年紀不應該有的成熟與穩重。所以,付出的代價就是犧牲自己任性的權利與天真的童心。
因為這樣的孩子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必須“懂事”,才能得到愛;一旦不那么“懂事”,就會被否定,被批評。
懂事,已經成為他們討好別人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孩子們是如何被父母教育成“懂事”的呢?
最簡單的就是父母通過批評的手段來達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而昨天的一幕,我真切的看見了莉莉是怎樣被塑造成“懂事”的孩子的。
因為忙,所以昨天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的時間有點晚了。
匆匆忙忙把孩子送進車廂里,自己正準備進駕駛室時,突然聽到有個耳熟的聲音在低低的呵斥孩子。
“你傻啊?也不動一下腦子,唱完歌你給那些評委老師多說幾句好話。掉幾滴眼淚,第一名不就是你的了嗎?媽媽怎么教你的?電視上那么多的例子還學不會嗎?多丟臉啊拿了個并列第一名!莉莉應該是真正的第一名。不是并列!”媽媽十分不滿的數落著莉莉。
原來幼兒園今天正在舉行參加市里面《小明星選拔賽》。
我靜靜的坐在駕駛室里,看著莉莉媽媽一直在呵斥著莉莉。而莉莉只是不斷的點頭。雖然我看不見莉莉臉上是否有淚水,但是我可以感受到莉莉心里是非常難受的。
最后,媽媽蹲下來抱了抱莉莉。莉莉用手攬住了媽媽的脖子,親了親媽媽的臉,一起上車走了。
孩子就是這樣被“懂事”的!
心理學研究報告稱,習慣將過錯歸于自己的孩子,這會讓孩子心理上往往更容易扭曲。而從兒童階段起,心理容易有更多的抑郁體驗。
當父母通常使用這種方式來控制孩子后,還會在最后給孩子嘗個甜頭。讓孩子心里明白父母是愛你的。批評你是為了你好。為了你好,父母會對你嚴格要求。
你看,莉莉媽媽在說完莉莉之后,蹲下來抱了抱莉莉。就是這位聰明媽媽的手段。
而孩子的“懂事”,就是他們照顧大人的方式:不爭不搶,不哭不鬧,不給大人添麻煩。有錯誤,自己責罰自己。
是的,當孩子懂得并運用這種方法來應對父母的時候,孩子的童年就結束了。純真和快樂就已經遠離了孩子。
可是,很多父母卻把這些孩子的“懂事”炫耀成自己教育孩子的結果。但是,這種結果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多大的危害?父母們的確沒有想過。
孩子就是應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好奇了就去探索,喜歡就大膽去爭取,不怕出錯,敢于堅持自己的主張,不必小心翼翼討好大人,偽裝自己。
也必須讓孩子明白,父母就是孩子通向社會的演練場,如果在父母前面,孩子都畏首畏尾、謹小慎微,不敢出一丁點兒錯,那么在孩子成年之后,他們一定不會有強大的心理。堅韌的個性。還有堅不可摧的自信!
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段話
爸爸媽媽對孩子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這話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