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裝沒買會員。所以今天才更第一、二集。
2、第一集開始是十幾分鐘的前情回顧。畢竟跟上一部已經隔了五個月,這一部分回顧還是很有必要。更主要的是,觀眾又有機會在這十幾分鐘里重溫上一部的人氣角色,于和偉曹操、翟天臨楊修等等。在《軍師聯盟》,也就是上一部的前半段,線索就是曹操、曹植、楊修給司馬仲達出一個個難題,司馬仲達解決一個個難題。“總有壞蛋/蠢蛋想害我”的套路,但出彩之處是翟天臨貢獻出一個光明磊落的壞蛋角色,楊修對他的敵手司馬懿:“你我之爭,世子之爭”,一語中的,毫無遮掩。電影電視里要塑造一個光明磊落的壞人,就該讓他這么說話。
3、回顧部分,曹操與司馬懿的對手戲,是魏太祖和晉高祖的對手戲。中國史上,短命王朝不少,這種兩朝開國皇帝碰面的畫面,想來也應不少。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有可能是見過后周太祖郭威的,唐高祖李淵是見過隋高祖楊堅的,最有名的,劉邦是見過嬴政的,還留下一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名言。
4、新政、奪嫡,中國歷史劇劇情總是離不開這兩個關鍵詞。希望將來能有第三個。
5、曹丕在第一集死去。十幾分鐘的回顧之中,有他和司馬懿并轡齊行的畫面,無奈青春作伴不能久,月寒日暖來煎人壽。像司馬懿那樣幸運長壽的人在那年代總是少數,不幸運的人,生命在四十歲謝幕,謝幕時,刻薄的帝王對少年伙伴的想念應是難得的,因為必有一瞬純真。
6、《大軍師司馬懿》整體對詩詞運用極好,常能作為穿針引線來串引劇情,有內涵而不做作。本集是由曹丕給吳質的書信引出司馬懿。曹丕不急召回司馬,要把“人情留給新天子”。這種套路在古代帝王術里亦多見。有名的是李世民死前將名將李勣貶出京城,要他兒子李治繼位后再對他重新加封——李勣,原姓徐,字懋功,民間把他叫做“徐茂公”。
7、“這天下哪有不死之人、不亡之國、不掘之墳”,曹丕這臺詞真可謂是一喪到底。中二青年魏文帝確實說過天下沒有不亡之國這種話,聽者以為不祥。但愛寫詩的人,追求的是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不會因為“不祥”就不說。這是他們的可愛之處。關于“不掘之墳”,曹操怕被偷墳盜墓,囑咐要簡葬;民間還有他“七十二疑冢”的傳說;《聊齋志異》里,百姓常常意外被曹操墓的機關殺害,于是地方官將其搗毀……曹操擔心被盜墓,因為他也盜墓,所謂“摸金校尉”。
8、對于魏文帝,之前我的印象是刻薄,但“博聞強識”。博聞強識于今而言,則應當成為知乎大V們的標配。笑。曹丕死前囑咐曹叡,要對四位輔政大臣——鰲拜、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統統劃掉)會用會壓。看朝臣分為兩派或者幾派,看他們打架,天子從中調停。這是常見的“帝王術”。然而多像“養蠱”。最后剩下的那個,獨頭蒜大蝎子,往往能對天子反噬。曹魏即是一例。
9、曹丕撫摸著郭女王,心里卻在想著她姐夫……還是她姐夫的年輕時候。男人啊,能一心二用,真可怕。
10、《軍師聯盟》前面的部分,司馬懿把諸葛孔明當成一個閨房里的話題,不嚴肅,但屬于張本。到《虎嘯龍吟》,曾經演過大俠郭靖的大軍師諸葛亮終于現身。馬謖吐槽曹叡養男寵。曹丕去世,施阿翁的戲份也就結束;接下來是曹叡男寵辟邪登場了。曹叡無子(有三個兒子,都是早夭),也許真和性取向有關系吧。
11、司馬懿在《虎嘯龍吟》里的另一個對手曹爽也在開頭兩集登場了。給他設計的臺詞,有機心,而大不敬。曹爽非忠良的形象也就立住了。所以,即使后面司馬懿黑化,但是高平陵消滅曹爽,其性質,也頂多算是“黑吃黑”。曹爽想靠“奔喪”來將司馬懿一軍,后來司馬懿則是趁曹爽兄弟去葬了曹叡的高平陵掃墓的機會除掉他們。給曹丕奔喪、給曹叡掃墓,前者為釀成大風波,后者卻造成事變,這是大劇該有的照應。
12、那可愛的小孩子司馬倫,后來被封為趙王,造成王朝短命滅亡的“八王之亂”,有他一份兒。
13、曹叡還活著時便給自己立謚號叫“魏明帝”,把漢武帝求仙用的銅人承露盤拆遷到洛陽(李賀“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說的這件事),處處特立獨行,亦不吝以暴君形象示人,劇中殺畫師的乖戾行為,他是完全能做得出來的。如果能夠長壽,也許曹叡真能成為像漢武帝那樣的君王吧。但個人奮斗重要,人的壽數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