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迅速平復”。
寶寶大哭的時候,我們脫口而出的是“不要哭”。
我們總希望孩子能一直開開心心,卻忘了,孩子的淚和笑一樣重要。
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不是永遠快樂,而是在經(jīng)歷過悲傷之后,有自我恢復的能力,在通過應對不同情緒的經(jīng)歷中成長為樂觀、勇敢的人。
真正對孩子負責的父母也不會只給孩子造鑄蜜罐,他們不是對孩子的快樂負責,而是對孩子的性格負責。
人類真正的思考和成長往往都來自于那些不快樂的經(jīng)歷和情緒。
沒有失望過的人哪懂得珍惜?
沒有悲傷過的人哪懂得善良?
沒有痛苦過的人哪懂得感恩?
人的情感越豐富,人格就越高貴。
對極端情緒的調節(jié),才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情商。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培養(yǎng)的。
當寶寶發(fā)脾氣的時候,正是他的情緒走到極端的時候,這恰恰是培養(yǎng)她情商最好的機會。
1、哭鬧的時候,教會寶寶認清情緒
寶寶的負面情緒有千百種,但是能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只有“哭”這一樣。
情緒本身都是平等的。快樂并不大于悲傷,平和也并不高于憤怒。
不必刻意讓孩子回避某些情緒,當負面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家長應該做的不是跟著起哄,而是冷靜下來,幫助孩子正確疏解。
孩子發(fā)燒哭鬧的時候,可以告訴她因為身體不舒服你很“難受“是么?
不能繼續(xù)吃冰淇淋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媽媽不讓你吃冰淇淋,你很“沮喪“是么?
看到秋千上有別的小朋友,她又哭又鬧,你可以告訴她,等待的過程讓你覺得你很“不耐煩“是么?
如果孩子不認識情緒,那么所有上述情境造成的“想哭感”只會讓他們恐慌,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在某些時候自己那么煩躁想哭。
如果父母再添油加醋說,“這有什么好難過的,不許哭、真煩人。”慢慢的孩子就會不敢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會讓她感到自卑,因為“這樣的她”媽媽不喜歡。
如果孩子認識了情緒,她就能學會接納和表達,家長也能做到共情,孩子的情緒可以得到自由的釋放。
我原來是因為身體“難受“才煩躁的;
我就是因為等待時間太長覺得”不耐煩“才想跟媽媽發(fā)火的。
很多時候哭鬧升級的原因,就是因為家長的不理解。
當孩子們在精神上被接納之后,無一例外心情會變好,而不會繼續(xù)跟你死磕。只要讓他相信,讓你生氣討厭的只是他們過分的言行,而不是他們本人。
早期幫孩子認識的情緒越多,他的自控能力就會越強。
當然,學會教孩子情緒表達和溝通,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能需要反復很多次,但是,“為你,千千萬萬遍。”
2、幫助孩子學會排解情緒
認識情緒之后,需要幫孩子做的就是排解情緒。幾個小妙招:
?說不之前,先說愛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好奇,我們不可能一味滿足,但是,說不也可以飽含深情。
你不能搶小朋友的玩具,雖然你很喜歡,不能玩CC會覺得很難過,媽媽抱抱你吧?
媽媽特別喜歡CC白白的牙齒,但是今天不能再吃糖嘍。
所有“不”得拒絕,都可以帶上一句“愛”的表達。
?接受孩子的發(fā)泄方式
拒絕必然有不滿,情緒總要找出口。
我們只要記住,孩子宣泄,是對情緒,不對你。
有的孩子愛扔東西,有的孩子愛大聲喊,有的孩子悶在屋里狂畫畫… …
不管你的孩子是哪種,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你能夠承受的最大范圍內允許她。比如摔東西,你唯一需要溝通的就是告訴孩子哪些不能摔,比如杯子、電器。而那些可以盡情摔得,比如皮球,軟墊;她摔得再歡媽媽也不要干涉。
另外,不要以你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宣泄的窗口。
比如我生氣的時候就愛摔東西,摔的時候覺得特別帶勁,摔完覺得特別痛快,但是CC生氣就愛大聲吼,我特別不喜歡別人吵,但是如果那是她喜歡的發(fā)泄方式,我再不喜歡,也不會阻止。
?父母要學會道歉
育兒的路途這么長,恐怕再有修養(yǎng)的父母也難免有失控的時候。當你為自己的失控后悔的時候,平息完怒氣,別忘了給孩子道歉。
CC是一個個性非常強的孩子,我每次兇她她都不會哭,只有我道歉的時候,“對不起,媽媽剛才太兇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因為。。。(各種生氣原因),媽媽最愛CC了。”只有聽到這里,她才會嘴巴一扁,靠在我懷里哇哇的發(fā)泄。
?寶寶一定要睡好覺
睡不好直接導致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動,不能控制情緒,易焦慮
人體內分泌的四種化學物質:皮質醇、去甲腎上腺腺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會影響大腦的思維和感覺。
積累的疲倦會讓孩子總是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無法放松起來,形成惡性循環(huán):越睡越困,越不睡越精神。當孩子該睡的時候不睡,體內會發(fā)生化學變化,直接影響孩子行為,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脾氣變得暴躁、更具挑釁性,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