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劇情解析,沒看過電影的朋友不必往下讀了。當然,如果你不介意劇透,那也成。
1.
前幾天,我去看了電影《姜子牙》,感受是一句話: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種姜子牙。
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珠玉在前,觀眾對《姜子牙》抱有極高期待。“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此,部分朋友看完《姜子牙》,會忍不住吐槽上幾句。
相比笑點密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總基調略顯沉悶。
但幽默元素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姜子牙》中的角色,比如小九,頗有幾分“工具人”的味道。觀眾從她身上很難找到心理投射,只能欣賞她天真無邪的大眼和銀鈴般悅耳的蘿莉音。
再比如,《姜子牙》所探討的“能否舍一人而救蒼生”,但蒼生在片中幾乎沒有露面,導致觀眾無法產生共情。
盡管《姜子牙》有些缺點,但它立意深刻、瑕不掩瑜。
猶記中學寫作課上,語文老師有句口頭禪掛在嘴邊:“立意見高下。”這句話適用于所有文藝作品。
2.
《姜子牙》的立意不止于探討“能否舍一人而救蒼生”。這本身就是一道偽命題啊。
舍一人就救得了蒼生嗎?屁咧!
蕓蕓眾生,豈是單個人救得了?
一人救蒼生,即使以英雄史觀來看,也未必可行。
鄭國商人弦高以12頭牛,“勸退”秦軍,但弦高身后畢竟還有整個鄭國作后盾。否則,等秦軍統帥緩過神來,驚覺上當,殺一個回馬槍……
牧童大衛揮轉投石索,ko了巨人歌利亞,但大衛身后畢竟站著千千萬萬的以色列人。否則,僅擊殺敵方首席戰士,至多起到心理震懾作用。
歷史上的天才將領們,倘若麾下沒有軍隊,再高明的戰略戰術,也無法實施。而“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將的赫赫戰功,背后往往是戰場上的累累尸骸。
由此可見,“舍一人”壓根無濟于“救蒼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絕非一己之力抑或是偶然性因素,能改變其走向的。誰想阻擋,無非是螳臂當車。
所以,英雄史觀是屬于舊時代的。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提倡群眾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決定力量。
《姜子牙》的制作組人員,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愿中國動畫不再是一個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全力以赴。”
或許,《姜子牙》想傳達的,也是同個意思吧。
3.
要想弄明白《姜子牙》的立意,須先了解電影里的世界觀。
封神宇宙中,有圣、神、人、妖。
圣,即師祖昊天上帝。套用申公豹的臺詞,就是“師父的師父的師父”、“位享九天之尊,引玄鳥降世的大神仙”。
師祖之下,分為三界——神、人、妖。
起初,三界平起平坐、不分高下,但神界之首師尊(大反派、幕后黑手),妄圖凌駕于三界之上,搞“唯我獨尊”那一套。
當時,人界之皇是紂王。商朝已歷五百余年,樹大根深。
倘若師尊悍然發動滅國戰爭,其麾下十二金仙、各路大神齊出擊,也不是滅不了商,但師出無名啊!
咋整?
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腹黑的師尊,想出了“美人計+過河拆橋+一石二鳥”。
師尊先以編制做利益交換,他承諾,只要九尾狐附身蘇妲己,以美色誘惑紂王,使紂王腐化墮落。事成后,九尾狐即可位列仙班。
妖修煉成人形,尚且需要N年,甭說修煉成神仙。如今,有一條快速晉升通道擺在眼前,九尾狐豈能不動心?
于是,九尾狐背棄狐族,甘作師尊的一枚棋子。紂王受到九尾狐附體的妲己蠱惑,沉醉于溫柔鄉中,犯下許多喪盡天良的暴行。
與此同時,師尊安插在凡間的代理人周文王、周武王,高舉起伐紂大旗。
姜子牙則起到聯結神界和人界的作用,每逢困難,姜子牙就跑去神界搬救兵。漸漸地,身為神界之首的師尊,便在人界樹立了威信。
牧野決戰,宣告了商朝的滅亡。從此,周朝建立,由周武王分封各路諸侯,另由姜子牙負責“封神”。
諷刺的是,即使暴戾如紂王,也獲封姻緣神。而九尾狐充當棋子,換得了什么結局?
師尊卸磨殺驢,也難怪九尾狐心懷怨恨,不惜一切代價地同師尊死磕了。
電影里,師尊高高在上,隱在云里霧里,面相幾不可辨。他口口聲聲地說,所作所為,“皆是為了護佑蒼生”。
那也叫“護佑蒼生”?
分明是“忽悠蒼生”!
師尊自編自導了一出戲,讓九尾狐既作棋子,又當替罪羊。
等真相大白,姜子牙發飆。他發出“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縱,不可不救”、“愿世間再無流離失所,愿眾生再無謊言愚弄,愿天下再無不公”等振聾發聵的吶喊。然后,他怒砸象征枷鎖的天梯。
我第一眼看到天梯,聯想起金字塔。法老為了在陰間繼續奴役眾生,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去打造大工程。金字塔的每一塊宏偉巨石,流淌過埃及奴隸們的血汗。他們生前如螻蟻,死后默默無聞。另外,有人覺得砸天梯是一處bug。天梯既然如此重要,豈能毫無保護措施?任由姜子牙說砸就砸。其實,換個角度來看,也未必是bug。姜子牙步上天梯時,剛被授命為眾神之長。姜子牙又是大弟子,深受師尊信賴。大弟子突然跳反,本來就是意料之外的事兒。姜子牙攻其不備,一砸成功,邏輯上沒漏洞吧?
綜上所述,雖然《姜子牙》在敘述技巧上有所欠缺,但難掩它熠熠生輝的閃光點。
END
本文所使用的圖片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