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周末,如果你是一個跑步愛好者,如果你在北京,你一定被“要跑·24小時”刷屏了吧。
1.關于“要跑·24小時”
“要跑·24小時”是由中國人壽冠名的接力賽,今年已是第三個年頭。比賽規則很簡單,就是在24小時之內,每個參賽團隊都要有一名隊員在賽道上跑,每一圈最多不超過一小時(賽道周長3.3公里),每次上場的選手至少跑一圈。
和一些熱門馬拉松賽事一樣,“要跑·24小時”的參賽名額也是要搶的,要拼網速的,我記得報名當天網站曾一度陷入癱瘓。你一定很奇怪為什么這項賽事人氣這么旺吧?
一是因為它是一項公益跑。在本次的比賽中,對總跑量超過260公里的跑團,組委會將以該跑團名義向“漸凍人基金百萬呼吸項目”、“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予以不同金額的捐贈。此外,每位選手的報名費中將有10元用于慈善捐贈,每位參與者都可親身體會到“為公益而跑”的體育精神和運動樂趣。
二是因為它是一個接力比賽。還記得學校的運動會吧,是不是結束的時候一般都會安排接力賽呢?接力賽會把整個運動會推入高潮,因為接力賽比的不僅僅是運動員個人的能力,而且也是這個團隊的整體能力,比的是團隊精神。
三是因為它是一個超長時間的接力賽。在這24小時之內,每個團隊都要有一名隊員在賽道上。如果總跑量達到260公里,每公里配速就不能低于5分半,而且精英組只有4到6個人,挑戰組最多也不過12個人,一天之內人均跑量在21公里~65公里之間。可以說,既要求速度,又要求時間,所以極富有挑戰性,不僅對個人來說如此,對團隊來說也是如此。
四是因為比賽地點超美。北京站的比賽地在延慶龍灣露營公園,自古以來,延慶因冬冷夏涼的獨特氣候、鐘靈毓秀的自然風光和清新純凈的空氣,素有北京后花園、“夏都”的美譽,而龍灣公園正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于山水之間,也是國內首座符合國際標準,兼顧我國游客消費習慣的露營公園。
2.我們的隊伍
在這次比賽中,“鐵馬行空”跑團共派出3支隊伍,分別是白雪和鐵馬行空聯合部隊、鐵馬行空一隊、鐵馬行空二隊,其中前兩隊在精英組。
聯合部隊的白雪,曾在柏林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中為中國隊摘得了中國田徑歷史上第一個奧運會級別的馬拉松世界冠軍。
據說今年共有210多支隊伍參賽,不過報名精英組的隊伍比較少,只有14支,我們鐵馬行空就占了其中的1/7。而且我們三支隊伍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其中兩只精英隊的跑量均達到了260公里以上,挑戰隊也將近260公里。
看到這里,你肯定認為實力不俗的“鐵馬行空”是一支成立很長時間的、人數眾多的跑團吧?
實際上,答案肯定出乎你的意料。
“鐵馬行空”目前只有幾十個成員,成立時間也很短,只有一年時間。
說起來,“鐵馬行空”和“要跑·24小時”的確有著不解之緣。因為當時的幾個創始人就是要參加去年的“要跑·24小時”才成立了“鐵馬行空”。去年的這個時候,好幾個創始人還是初跑者,最后竟然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也就是說,“鐵馬行空”在成立之初就經過了“要跑·24小時”這樣嚴苛賽事的錘煉,所以它才極富團隊協作精神。也正因如此,“要跑·24小時”對于“鐵馬行空”來說才具有更加特別的意義。
經過一年的成長,現在的“鐵馬行空”已今非昔比,不僅人數增加了,隊伍擴大了,而且實力也更強了。
現在的“鐵馬行空”成員跨越了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和九十等5個年代。
其中,年齡最大的是藍天老師,再過幾個月就要退休了。他是一位真正的百馬王子,從03年開始參加馬拉松比賽以來,迄今為止,已經在國內國際參加馬拉松比賽110多次。他也是一位非常有心的人,每次比賽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相關照片和材料保管地也非常好,目前他正在寫自己的馬拉松參賽回憶錄。
年齡最小的是畢業不到一年的90后小美女沫沫。別看沫沫年齡小,實際她是一位極富運動天賦的老將,曾經參加過大學生運動會,取得過非常好的成績。她現在參加一些越野或者長跑比賽,也經常獲得名次和獎金。
80后的流浪兒也是一位實力跑將。他手腕上帶著一個手環,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上面的字母UTMB是什么意思,經他解釋才知道是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耐力賽的手環。環勃朗峰耐力賽的賽道穿越法國、意大利和瑞士,全程約166公里,繞勃朗峰一周,累計爬升約9400米,被認為是歐洲最難的越野跑賽事之一。
說到越野賽,實際上流浪兒和藍天他們兩個經常和珊瑚一起參加比賽,而且可能成績也不相上下,不同的是珊瑚是女選手。
同是80后的帥小伙劉禹最近一直在參加封閉脫產培訓,很少回家。而這次比賽也需要向領導請假才最終成行。他一方面自我加壓給自己安排了最多的跑量,另一方面,因為急于趕回單位,所以他的幾次上場都安排在前半部分,間隔的時間就比較短,恢復體力的時間也就比較短,難度也就更大。
我們的美女婷跑步時間不長,但進步非常快,相信在不久后的各項跑步賽事中,她會謀殺不少攝影師的菲林。
90后的鴿子是全隊的寶貝,也是領隊和教練的重點培養對象,在這次活動中他身兼隊員、攝影、后勤等數職,每一樣干的都很賣力,不過難免顧此失彼,不過總體來說已經算相當靠譜的90后了。
而我則是我們隊伍中跑得最慢的一個跑渣,因為上周剛剛參加完蘭州馬拉松,所以隊友們很照顧我,給我安排的計劃也是最少的。
3.24小時不停跑
18號上午我們到達龍灣國際露營公園。
夏日的龍灣天氣晴朗,白云朵朵,倒映在湖水中分外的漂亮。我問領隊,你看今天的云彩和去年的云彩一樣嗎?他說去年的云彩就沒有飄走,一直在這里。
開幕式上,我們的白雪公主與毛大慶等特邀嘉賓上臺鳴槍。白雪被譽為中國馬拉松第一人,如果沒有見過她本人,你很難想象她是一位那么白皙、漂亮的姑娘,很難想象她那么嬌小的身軀能蘊藏那么大的能量。
比賽按照預定的時間在18號15點鳴槍。
比賽開始了,第一棒大家都派出了最得力的選手。我們在離起點100多米的地方拍下了很多運動員雙腳騰空的漂亮照片,仔細欣賞高手的跑步姿勢真是能感覺到體育的美。
話說龍灣的景色的確很漂亮,但是它的賽道卻不是那么容易跑的,首先是賽道很硬,如果速度快的話,對腳掌和膝蓋的沖擊比較大;另外就是彎道特別多,很少有直道不說,還經常有急轉彎;第三是有幾個很陡的上坡和下坡,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崴到腳。我們旁邊隊伍的一個主力,就是在第三圈跑到上坡的時候因為速度太快把腿扭傷了。
6月的北京,已接近夏至的天氣,下午的太陽光照強烈,天氣炎熱,而龍灣賽道兩側蔭涼不多。我們組的安排是每個人每次上場3到4圈,也就是10-14公里之間,所以跑前幾棒的選手還是非常辛苦的。
好在我們隊進展地比較順利,可能受比賽氣氛的影響,大家跑起來之后實際速度比計劃的要快。
因為我和沫沫的第一次上場都是在晚上,所以我們先回住處吃晚飯。負責我們后勤工作的是劉暢和建斌,他倆去年就負責后勤,經驗豐富。我們一到那里就見建斌在掌勺,認識他那么長時間第一次知道他會做飯,做的有模有樣,非常的好看,也很好吃,大家都叫他暖男。
我第一次上場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將近10點了,這時我們的進度已經比計劃提前了30分鐘左右。
在接力區等待藍天老師的同時,我開始做熱身準備。等藍天老師跑回來,接過他的接力手環趕緊往前跑。
我很快發現,團隊的接力賽比一個人參加馬拉松壓力更大,因為為了不影響集體的成績,每個人都會盡全力去跑。
我能很清楚地聽到前后的選手急促的呼吸,說明大家的運動強度還是比較大的。
而我也是一樣的。第一次跑了3圈10公里,每公里平均配速5分鐘54秒。平時只有在操場的塑膠跑道我才有這樣的速度,而在硬的路面上是不敢跑這么快的。
在這一圈3.5公里的賽道上要經過兩個計時點,需要我們用手環去打卡,聽到嘟嘟嘟的聲音表示打卡成功。根據規則,如果一個計時點沒有成績那么整圈就不算數,所以,生怕沒刷上。到比賽結束的時候,竟發現我們手環上的字幾乎快磨光了。
通過拱門,快到接力區的時候,我看見流浪兒在向我招手,趕緊加速快跑幾步,把手環交到他的手上。我的第一次接力完成。
回到住地洗完澡已經快零點了。我和陌陌第二天的比賽是在凌晨,所以就把鬧鐘定到三點半。
但是心里有事,根本就睡不踏實,在兩點多的時候就醒過來。就趕緊看微信群,我們前面隊友一直在報告著比賽的進展的情況,看進度已經比計劃提前了一小時。
云翔老師說夜里太冷,跑完以后要換上干衣服,不然的話很容易失溫。他在跑完回來的路上就凍得夠嗆,而且腳也磨了一個血泡。
因為喜洋洋老兄說他跑完以后過來接我們,我們兩個趕緊起床,吃了一盒方便面和一塊蛋糕,就準備去賽場了。我們都準備了干衣服,并且把房間的浴袍也帶上了,以備不時之需。
延慶早晚的溫差還是很大的,我們穿著長衣長褲都覺得冷。
而比賽區和住宿區的感覺是截然不同,因為比賽區還在激烈地進行著,不時有選手很快地跑過,難以想象這個賽道經過了怎樣一個不眠之夜。
沫沫準備上場了,而我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所以就在賽道旁的帳篷里休息。
劉禹正在跑他的最后三圈,跑完這三圈之后就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前半夜也曾經上過一次場,所以基本沒怎么休息。在他跑到第二圈的時候,發來消息說掉速很厲害,讓我在第二圈接他。我說剩下的那圈你不用跑了。而他說,不用,你跑完一圈我再接著跑一圈,可見他對自己的要求有多嚴格,一定要完成自己的預定目標。
這個時候已經是早上的7點鐘左右,朝陽升起來了,龍灣美麗的清晨令人難忘。
跑完一圈之后,手環又交到了劉禹手上,又經過十幾分鐘,它再次回到我的手上。它在隊員手上循環往復地不斷傳遞,同時也在傳遞著溫度、信任、責任和使命。
兩圈之后回到交接區,流浪兒又如期在前方等著我,看見他招手,倍感踏實。
20日上午的龍灣,賽程已經進行了十幾個小時,因為天上沒有云彩,光照似乎比前一天下午還強烈,所以比賽也越來越艱苦。
有的隊開始出現狀況,主要是體力明顯下降。有的隊已改成一圈一換人。據說有的強隊從一開始就是一圈一換,以保證場上的人一直保持比較快的配速,但這樣的策略不適合普通參賽隊,因為頻繁換人的缺點是每個人都得不到較好的休息。不過很多隊此時一圈一換卻是不得已的。
我們隊狀況還好,基本還是在按著原定順序輪流上場,只是時間比計劃提前了一小時。
11點多,輪到志峰哥上場的時候,我和他商量第三圈由我替他跑,因為天氣太熱了,一口氣跑三圈已經不是一件簡單事了。他說那一會兒他再替別人跑一圈。
沒想到我這圈跑的還不錯,每公里配速又進到6分以內,似乎比早上的狀態還好些。因為除夏天之外,我一般都習慣在中午跑步,可能我的生物鐘也適應了這樣的安排。
因為要趕在下午一點前退房,跑完這一圈之后,我、沫沫和婷先回住處收拾東西。這是我和沫沫凌晨三點離開房間后第一次回去,好笑的是到這個時候我倆還一直沒洗臉,當時離開的時候以為一會兒就能回來,而且因為還沒天亮,不洗臉也沒人看得出來。
回去之后,她倆洗澡換衣服,而我因為還計劃再上場,所以只簡單洗漱了一下,吃完方便面,又抹了些防曬霜就背著包回到賽道旁邊的帳篷區。
此時已是下午一點多,離結束還有不到兩個小時,但是感覺時間明顯得慢了。
云翔老師由騎行改為跑步只有半年的時間,但已取得非常好的全馬和半馬成績。他頂著驕陽跑完最后一棒已經很累,他說這應該是他參加過的最虐的比賽,去年也是這樣嗎,為什么今年大家還這么踴躍報名呢?
我說大概人腦的一個機能是淡忘痛苦,只把愿意記住的留下來吧,就像跑馬一樣,每次過程也很艱苦,但下一次還想參加。
人的天性未必一定是懶惰和貪圖安逸,接受挑戰,克服困難,跨越極限,可能也有我們未曾了解到的意義。接力賽又有獨有的魅力,就像這次的“要跑·24小時”之后,相信會給我們留下很多難忘的記憶,而身體的疲憊、酸痛則會很快過去并被忘掉的。
下午快兩點時候,我們的聯合部隊和一隊的總跑量已經達到了我們期望的260公里。這時正準備接棒的高輝打電話問接下來準備怎么跑,還跑不跑。我說還是應該跑的,現在不跑屬于犯規,因為規則規定一圈用時不得超過一小時,而現在離結束還有一個多小時。
藍天老師兩點之前上場,這也是計劃中他的最后一棒,我和他說好兩圈之后我替他跑一圈,流浪兒說我跑完之后他再接我。
我在接力區等待的時候,看見很多隊在這已接近尾聲的時候還在竭盡全力爭取最好的成績,我旁邊有幾個人一直在計算,希望能跑夠300公里。
李普跑回來看見我,囑咐我天太熱不要太拼,我說好的,我不跑太快。
藍天老師回來的時候將近兩點二十,我接過手環,一邊跑一邊計算,我希望自己盡量給流浪兒多留點時間,至少夠跑一圈,因為按照規則,比賽結束是如果不夠一圈就不計入總成績。而且,直到現在,還不是有人從我身邊飛奔而過,一點都沒有要懈怠的樣子,所以我也不敢怠慢。
在快到第二個打卡點的時候,我聽見小爽喊我姐還在跑啊,趕緊回頭配合她拍了兩張照片,這也是這24小時我最滿意的兩張照片,這一圈跑得真值啊。
過拱門的時候,我注意到顯示屏上顯示離比賽結束還剩28分鐘,放心了,時間足夠隊友跑一整圈了。
手環最后一次交到流浪兒的手上,看他又跑走的背影消失,我回到帳篷區。此時,很多人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撤離龍灣了。聽到喇叭傳來裁判宣布比賽終止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見流浪兒回來,很詫異他不應該用這么長時間啊。過了一會兒收到他的語音,說他已經在兩公里處。我趕緊告訴他不要跑了,慢慢走回來就好。原來他跑完一圈沒有停下來又接著向前跑了,直到聽到宣布結束。
交接的時候我忘了告訴他只跑一圈就好了,不過這也讓我們看到他真是盡職盡責,流浪兒讓我們隊真正跑滿了24小時,實在令人欽佩。
4.尾聲
拿著手環,我們換回了“要跑·24小時”的獎牌,還收到了組委會給我們的感謝信。組委會將以我們聯合部隊和一隊的名義向“漸凍人基金百萬呼吸項目”、“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予以捐贈。
經過這24小時的洗禮,我們的鐵馬行空和每個參賽隊員都又向前進了一步。疲憊的身體還沒離開龍灣,就已經期待明年的“要跑·24小時”再相聚了。
下次在賽道上相遇的時候,別忘了給我們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