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vivi薇薇
轉載請訪問獲得合法授權
一個人是否適合稱為“職業的投資人”?
前提是看“人性”
接下來必須具有這樣五個最基本的素質。
一、先說說“人性”
天主教教義里,有所謂的七宗罪,對應的皆是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
貪婪
傲慢
嫉妒
憤怒
怠惰
暴食
色欲
投資領域 —— 這里是叢林,這里是現實生活中罕見的“達爾文主義“絕對適用、肯定適用的領域。
讓我們再來看看下面的數據:
風險投資機構的從業者,是“相對更為精英”的群體,他們的職業本身就是“占據先機”。根據 Cambridge Associates 的統計結果,數據表明,在美國的風險投資行業之中,大約 3% 的風險投資機構(Venture Capitals)“奪取”了整個行業 95% 的回報,而且,處于頭部的 3% 公司長期組成變化不大,就那么幾家。接下來,如果你把表現最好的前 29 個基金去掉,那么剩下的 500 多個基金累計投資 1600 億美元,最后只拿回 850 億美元…… 也就是說,接近 95% 的風險投資機構十年的長期業績其實是“虧掉一半多的錢”!
在美國,65%的基金當年的回報率要低于標準普爾500指數;5年回報率和10年回報率低于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基金,比例更是高達79%和81%。
我們看看全球范圍內頂級投資者的戰績:
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截至 2007 年的 43 年里,復合年化增長率為 21.1%;
西蒙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大獎章”基金,自 1988 年成立以來,連續 30 年,平均復合年化回報率高達 34%;
格林布雷:哥譚基金,在 1985 年到 2005 年這 20 年間,復合年化回報率達到了40%
維克多·尼德霍夫:從1980年到1996年,他所管理資金的年復合回報率是35%。
PS:35%年復合回報率的意思是差不多兩年翻番,那么16年就翻8番,最早投入的1塊錢,16年后增值到256塊錢。
二、因此要成為一名”職業“投資人,除了需克服自身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還必須具備下面五個最基本的素質:
1. 不貪、不賭
因為投資這種事情,錯一次就可能把過去全部所得虧光。前一陣子看到一個著名的媒體人,為某個投資人鳴不平,在外界報道那個投資人把錢虧光了時,這個媒體人以朋友的身份說,那位投資人早年投資某某公司,掙了5000%等等。
這位媒體人的說法非常外行,因為一個人即使遇上了十次掙5000%的投資,只要來一次虧100%的投資就輸光了。美國首富中從百億身家開始,經過一次失敗的投資直接清零的大有人在。但凡那些提倡All in,或者聽從了這種建議的人,都不適合做投資,因為他們是賭徒。
2.不怕錯失機會,不后悔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對機會喪失的極度恐懼)來自李笑來《韭菜的自我修養》
很多人喜歡講,我要是當初買了比特幣,現在就有多少多少錢。凡是講這種話的人都不適合做投資。很多講這種話的人要么永遠停留在嘴上(這還不算太差),要么后來買了一錢不值的空氣幣。
投資的機會有的是,錯過一次不值得惋惜,生怕錯過機會,陷入騙局,那才是萬劫不復呢。很多老年人上當,就是覺得現在遇到了一個好的賺錢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結果把一輩子積蓄賠進去。
3.誠信
人只有忠實于他人,才能忠實于自己,這是莎士比亞說的。
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不是中彩那樣一錘子買賣。長期投資要想獲得好的回報,就要忠實于自己的本心,不在任何時候做違背原則和紀律的事情。掙屬于自己的利潤,對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動心。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從忠實于他人做起。不欺詐,不諂媚,始終如一,杜絕損友,堅持原則。做不到這些,人就難免在利益面前投機取巧。
4.看淡錢,看淡盈虧
如果你今天虧了20%的資產,照樣能吃得好,睡得香,反之,如果掙的錢翻番了,還能謙虛為人,不嘚瑟,就有做投資人的潛質。大部分人掙點小錢,就覺得自己是股神,虧點錢,就魂不守舍。這種人,趁早遠離資本市場。
5.永遠給別人打差評的人不適合投資
這樣的人不是自己水平高、有見識,而是自以為是。自以為是的人,常常輸都不知道是怎么輸的。
至于怎樣判斷一個人具有投資的人品,“剩者為王”,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投資20年,他還能在這個領域混,說明他人品沒有大問題,否則早被淘汰了。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一半新入職的年輕人,堅持不了5年,剩下來的,有一半是堅持不到第10年的。
思考與行動
對應這上述幾條,有意愿做投資之前的我們,都需反復的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