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長假前看完《一個人的朝圣》,看過后就只想和哈羅德一樣走過一個又一個郵筒,然后義無返顧地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的前面,就這樣一直走下去……
不知道為什么這些書對自己怎么會有這么大的殺傷力,一本一本沖擊著我的內(nèi)心,洗滌著我的靈魂。從摩西奶奶,到這個朝圣者,一個是在暮年找到自己喜愛的事,另一個也是在暮年,在平凡一生后來了次心靈旅行。
朝圣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是去一個人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點的旅程。這一趟旅程,哈羅德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贖,相信也會激起無數(shù)人去追求那片信仰的圣地,而其實走過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這片圣地永遠都在我們身邊,在我們每天生活的這片土地上。
讀書筆記:
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藥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個人能好起來,人的大腦里有太多的東西我們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他所要做的,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這種簡單令人高興。
他們都相信她,他們都看見了他的帆船鞋,聽過了他說的話,卻用心說服了理性,選擇忽略一切證據(jù),去期待一種比不言自明的現(xiàn)實更大,更瘋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推開父母,離他們越來越遠。
沒人知道他們內(nèi)心深處背著的包袱,有時他們需要付出,簡直不為人道的努力來扮演正常,每天都要裝,還要裝的稀松平常。
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幾個起點,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開始,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jīng)展開了新的一頁,實際上卻可能只是重復以前的步伐,他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處,所以現(xiàn)在終于可以說他的旅程真正揭幕了。
原來只要知道尋找的是什么,就往往能從身邊隨手拈來。
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顯得平淡無奇,哈羅德無法再否認,其實一路上見過的每個陌生人,雖然是獨特的,卻又是一樣的,這就是人生的兩難。
指甲縫里塞著泥土的感覺真好,重新養(yǎng)育一些東西的感覺真好。
但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
他發(fā)現(xiàn),當一個人與熟悉的生活疏離成為一個過客,陌生的事物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明白了這一點,保持真我誠實地做一個哈羅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變得更加重要。
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zhàn)計劃,本年度我要閱讀書籍52-100本,請大家監(jiān)督。每周沒有完成一本的,發(fā)微信紅包150元,一年沒有達標52本的,再發(fā)微信紅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