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論文的一種寫法
原創 陳浮 浮生紀游
2024年12月20日 08:28 天津 2人
圖片
? 案例,也即個案。案例研究就是對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的某個個體、方案、團體、機構、地區等進行研究。
? 案例研究要運用適配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訪談法、調查法、實驗法等,去搜集完整的資料。
? 案例研究在寫作中需要對案例做出深入詳實的描述、闡釋與分析,揭示案例的真實面貌與背景,從而做出判斷、評價與預測。
? 中小學教師寫的教育教學案例研究,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問題:
案例缺乏實踐或調查研究的基礎;
只敘述、講解案例而不做相關的文獻綜述工作;
不借助相關教育理論來開展案例研究;
不闡釋相關教育理論與本文在學理上的適配性;
不把握關鍵環節而一味面面俱到到地講述案例全貌;
不交代設計意圖;
不對案例的研究進行教學與實踐反思,進而總結規律。
等等。
? 教師寫的“教學案例”稿件如果要投到綜合性教育期刊發表,則需要把它轉化為“教學案例論文”,這與我在另一篇小文里所說的,要把“教學設計”轉化為“教學設計論文”是同樣的道理。
? 對于教師來說,案例可以是一節在教法方面具有創新性的課,也可以是一次課堂與社會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以此結合當下的熱點話題切入而寫成教育教學案例研究論文。
? 寫作這樣一篇案例研究論文的正文結構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基于文獻綜述或政策文本描述【思辨1】,證明目前急需此項研究。
(2)或通過理論思辨、學科教育專家話語【也算是思辨1】,論述以這種教學方式實現本文目標的合理性。
(3)把多課時、單課時或活動等案例中的典型片段、關鍵環節拆分出來加以概括性講述,即展示案例【案例】。
(4)對此案例的策劃思路【設計意圖】進行分析,論述普適性的教學策略。
(5)通過以上案例研究,對教學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以及目標達成效果進行實踐反思【思辨2】。
? 把以上結構總結為一個寫作過程,即:
【思辨1】→【案例】→【設計意圖】→【思辨2】
? 其中:【思辨1】偏重于教學基本理論,【思辨2】偏重于對【案例】的實踐反思。
? 讀者可登錄知網查看此種寫法的示范論文:《面向環境主題的生物學跨學科實踐教學研究》,發表于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23年第五期。
圖片
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二圖為本文作者拍攝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閱讀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