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是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居然打動了無數人。
朋友圈這段時間都被詩和遠方刷屏了,要問到底多魔性?現在我打字寫個“詩和”后面都會自動出來“遠方”!
只是可惜,你以為鍋里的東西,光是看看就能到碗里來么?遠方,換個說法就是,那還不是你的。
為什么詩都在遠方,眼下就只有茍且?因為你給自己設下了屏障。
當你說 遠方的時候,那不只是一個地方,里面更包含了你對那個地方的評價:上海是小資的,北京是繁華的,深圳是效率的、蘇州是詩意的,于是,你以為想尋找某個地方的生活,就必須去到那里。
其實,沒有什么地方應該是什么 樣子的,是那里的人讓它變成這個樣子,你也是人,所以 你也一樣可以。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
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以后,我發現
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
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
我自己,
然后,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
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誰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這樣的道理,不要留著刻在墓志銘上,現在就可以做到。
如果你想過小資的生活,那就從現在開始。即使你坐在擁擠的寫字間里,也可以從布置自己的那個小格子開始,讓它充滿你的個人氣息,即便你忙到只能喝公司茶水間的咖啡,在那五分鐘里,也要以一種優雅的姿態慢慢品味。
如果你想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那就也可以立即行動,哪怕只是先在你的書桌上種下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當你看到它,就會提醒你別忘了鏈接大地母親。
你可以從給家人的一次燭光晚餐,周末和朋友一起踏青,午休時間忙里偷閑畫一幅簡筆畫,甚至從記手賬,改變平時聽的音樂,步行上下班開始。
你可以過著另一個城市的生活,甚至可以像另一個半球的人那樣生活。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在任何狀況下都追求品質生活的典范。剛開始,當我知道她要在沒有自己產權的房子里,裝地板,裝陽臺,甚至連煙霧警報器都要配備時,我覺得這孩子真是太敗家了 。
但是跟她相處了一段時間,我徹底愛上了這個正能量女孩。她彈古箏,做烘焙,發起公益事業……其實她只是個普通女孩,和我以及我認識的所有人一樣普通,只是她愿意過得好,所以她就可以!
她不僅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更是“不自量力”地要憑一己之力推動社工事業,她開設了社工培訓班,給那些迷茫中的青年指引方向,就在我寫到這里的時候,她在微信上跟我講她的培訓班招生面試已經完成了,今天網上已經發布了社工考試通知,她離目標更接近一點了。我隔著電腦屏幕,都被她的快樂感染。
你不僅可以過著另外一地的生活,還可以過著另外一個身份的生活。
當你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時候,你可以假設自己是導演,要怎么去設計每一個鏡頭,假設自己是演員,可以怎么更好地表達,假設自己是編劇,你劇本里的情節和現在演出的這個版本有什么不一樣。
你可以每天都給自己設定一個不一樣的身份,早晨起來,你可以設定,今天是作家的一天,于是你動筆寫下的每一句話,哪怕是無聊的文件,也要在你能力范圍內寫出 最美的句子。你 也可以設定,今天是畫家的一天,于是你用帶著美感的眼光去觀察這個城市,也可以調皮地在筆記本上用簡筆畫來代替寫字。
其實,遠方只是一個方向,你要向哪個方向走,取決于自己。即便你生活在一片糟粕中,也可以當下決定前往一個詩意的方向。
就好像法國爆炸事件的第二天,有人選擇在恐懼中閉門不出,也有人把鋼琴搬到街上來彈琴安撫市民的情緒。那街頭的鋼琴聲,即便是在爆炸的廢墟之上,也立即把整個世界都變得詩意了。
去遠方,其實并不能改變什么。如果你因為眼前的茍且,而選擇遠方,那僅僅是一種懦弱的逃避 。并且,無論你走多遠,終究還是要一步步走回來。等你回來,一切都沒有變 。
旅行真正的目的不是逃避,而是要記住遠方的模樣,讓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有詩意的能力。
你所生活的每一個當下,都是別人眼中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