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論語? ·公冶長》。看精彩解釋,關注我愛多嘴。
原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釋義:
(1)侍:服侍,站在旁邊陪著尊貴者叫侍。
(2)盍(hé):何不。
(3)伐:《小爾雅》伐,美也。
(4)施勞:施,旗貌。——《說文》。像旗子一樣飄動功勞,不就是夸耀功勞嘛。
(5)敝:壞。
(6)善:好,優秀,品德高尚。《說文》:“善,吉也。從誩,從羊。此與義美同意。”
(7)朋友:朋是同學,友是同志。
(8)懷:懷念,敬仰。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說說各自的志向?”子路說:“愿意把車和馬、衣物皮袍(這樣貴重的),同朋友共享,用壞了也不后悔。”顏淵說:“愿不粉飾自己品德高尚,不夸耀自己勞苦功高。”子路向孔子說:“愿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讓年老的人安心,讓身邊的人信任,讓年輕的人敬仰。”?
孔子說:“完了,我還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又能從內心責備自己的人。”
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學罷了。”?
解析:
講仁的段落中,突然講志向,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些志向里面也藏了仁的涵義。子路的志向是和身邊的人共享好東西;顏淵的志向是不粉飾自己,不夸耀自己;孔子的志向是“讓年老的人安心,讓身邊的人信任,讓年輕的人敬仰。”?三種志向雖然不同,但是適用的范圍卻越來越廣,這就是仁的三種境界啊。
后面又說了兩種仁的內涵,一種是自省,一種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