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編輯:巴黎早安
|| 卷首寄語
張嘉佳在她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里說 “美食和風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
美食,不僅關于味蕾與治愈,更關于探索與文化。
對于海外黨們的堅守與孤獨,美食是一盤悠遠深長的靈魂盛宴。在你在發現和品嘗尼泊爾包子momo,葡萄牙橙子口味的Sangria,或是南美洲的馬黛茶時,一個文人墨客的思緒是不是即在萬里晴空之外,又深植于腳下的泥土之中?
美食是探索文化的入口,一個地域的文明從養育開始。中國人講:民以食為天。所以,美食,也是最深的鄉愁。
旅行與探索,探索與美食,海外黨們用腳丈量著這個世界的豐富與內涵。
敬請閱讀本期海外黨筆下的《美食、風景與探索》
|| 精選好文
精選好文(排名不分先后)
昨天無意間又看到了foyer這個詞,忽然就想起了王建寫過的那句“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似乎在那個科學技術尚未興起的時代,煙火在某種層面上真的就成了生活的代名詞。看著炊煙于百鳥歸林、霞光斑駁之時緩緩升出屋頂,繼而在半空中留下一串長長淡淡的影子,大概是這世上最為平淡的幸福。
當然必不可少的,是他們的傳統食物——彩蛋,煮熟的雞蛋外面包上了各種彩色圖案,象征著好運。蕾拉老師讓我們每人拿一個彩蛋,用雞蛋橢圓形的互相,碎了的一方就算是輸了,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真的把兩頭都碎了的彩蛋吃了,這可是我第一次吃彩蛋。
3. 葡萄牙:葡萄牙沙發之旅——微觀葡萄牙本土小食?作者:這女孩身上有光7艾薇薇
沒有人說得清為什么如此多美味的葡萄牙這么低調,仿佛一個落寞的貴族,這個經歷過大繁榮也承受過大災難的國家,或許是閱盡世間百態,也不在意自己快成為歐洲遺忘的角落,依舊積極微笑的享受著當下的美好時光。
4. 阿根廷:【生活在別處之】馬黛茶和茶具?作者:暮榮司徒
“馬黛茶,也被葡語稱為喜馬紅,它是一種傳統的南美洲草本茶,富含咖啡因,其主要成分為巴拉圭冬青。當地人將巴拉圭冬青的干燥葉子浸泡在水里后,作成茶飲。主要盛行于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各地。被譽為“阿根廷國寶”,“綠色黃金”。它在阿根廷等南美國家擁有400多年的飲用歷史,與足球、探戈、烤肉并稱為阿根廷四寶。“
我們這些背井離鄉的人,堅強到難以想象,卻在不經意的某個時候,為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細節,莫名地濕了眼眶。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最先駛過重洋,完成了歐亞文明的首次碰面。后面種種大國興廢,都沒有擋住稻米傳播到伊比利亞半島的腳步。西班牙的海鮮飯(Paella)舉世聞名;西班牙作為水稻傳入歐洲的源頭,自豪地宣稱只有西班牙的飯才能叫做調味飯,其他歐洲的飯只是一種雜燴。而葡萄牙作為歐陸最西邊的一個小國,雖然殖民帝國早已煙消云散,然而葡式蛋撻卻占領了全世界的甜品烘培店。?
加德滿都也是有肯德基的,不過好像就兩家。這里的炸雞加了一點尼泊爾的香料,所以多了一點中國沒有的咖喱味。炸雞出人意料的好吃,皮很酥脆咬開里面還流著汁水。可能是因為加德滿都吃肯德基的人不多,所以給了他們更多的時間來做好炸雞。如果吃膩了尼泊爾的美食,肯德基是個不錯的調劑。
8. 法國:我在法國廚房的一些事?作者:梅林的胡子有點多
大家都知道,民以吃為天。對于一副凡人的肉體,為了活著,我們都必須要吃東西,它是生活最基礎的保障。有些人吃飯只是單純為了活下去,而有些人把吃東西、煮東西變成了一個愛好,早午餐的餐桌都是視覺上的一個美好的存在。
初學英語的時候老師說“米”和“飯”這兩個對中國人無比重要的詞都可以譯成一個輕飄飄的rice,當時的驚詫在我幼小心靈上留下的痕跡至今猶在。于是我堅定地認為,中國人就是吃米的,外國人就是吃面包牛扒的。直到在加拿大這個號稱民族馬賽克的國度生活了相當一段時間,我才發現形形色色的“外國人”不但吃米,而且吃出了許多中國人沒有的花樣。這些食物的來龍去脈更描繪出一副世界人口遷移史的畫卷,其中有文明交匯的璀璨,也有血淚點染的斑駁。?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天賦予生活在熱帶島嶼的居民少少的耕種土地,卻賜予他們溫暖的氣候,大量的雨水,使得熱帶水果遍地都是。更重要的是那環繞海島的海洋,有著供之不斷的蛋白質來源海魚。
11. 英國:在英國,這幾樣食物拯救了我的味蕾作者:泛流
作為一個愛吃酸、愛吃辣,不愛吃甜的典型南方人,獨自身處異國他鄉,最煎熬的不是語言的不通,不是文化的差異,而是食物的不合口味!在中國的我每周至少要吃一次火鍋,家里放著幾個泡菜壇子供養著我這張嘴,可來到英國之后,泡菜難尋蹤跡,中餐館的菜全都是港式的風格,既加辣椒又加糖是什么操作?
關于《海外黨》
《海外黨》是個大家庭,匯聚了來自全世界的熱愛文學創作的華人。我們散布在天涯海角,文學夢在這里生根發芽。不論你身居海外還是人在祖國,也無論你是喜歡寫作還是熱愛閱讀,我們用自己最真實的經歷和最真誠的心靈為你展示華人眼里不同的世界。
如果你對海外生活感到好奇,希望獲取第一手海外咨詢,又或者對哪類熱點最感興趣,有什么獨特的看法,都歡迎你留言評論。
同時,也歡迎你關注《海外黨》專題,加入官方社群請聯系群管小歡奴。
▍海外黨專題編委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