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里這樣寫著:我們似乎經常處在一種焦慮的狀態--害怕錯過信息,常常拿起手機來解鎖查看微信,即便我們知道有消息會推送,不停的刷朋友圈,不想錯過任何一條八卦......僅僅微信一種應用,每天已經足夠我們消耗幾小時了。
事實確實是這樣,而且,這種消耗不見得我們能夠從此改變生活和命運。這本書讀完,我想談談第五章。
第五部分:專注力(巧妙的訓練)
“一萬小時定律”:長時間的訓練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對于任何領域的專家,訓練時保持專注才是成功的關鍵。假如你是高爾夫球新手,每次揮桿或推桿時總是犯同樣的錯誤,那么1萬小時錯誤的練習并不能改善你的技術。你依然是新手,一個老新手。
反饋很重要,專注也很重要,時間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巧妙練習一定要包含反饋回路,練習者根據反饋意見發現并糾正錯誤--這就是舞蹈家對著鏡子練習的原因。反饋意見最好出自專業人士,因此,每位世界級水平的運動冠軍總有教練的指導。如果練習缺乏專家的反饋,你就無法到達頂級水平。
長時間的訓練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對于任何領域的專家,訓練時保持專注才是成功的關鍵。學習改進技巧需要自上而下意識。神經可塑性,即對于訓練的技能,會增強已有的大腦回路,構建新的大腦回路,單需要專注才能做到。如果練習時心不在焉,大腦就不會為特定的行為重新設定相關的回路。
集中專注力和收縮肌肉一樣會產生疲勞。無論是舉重運動員,鋼琴家還是狗拉雪橇隊,每天刻苦訓練的時間限度為4小時。在訓練環節,他們努力使自己和身體狀態發揮到極致,單以專注力不下降為限度,最優聯系保持了最優專注力。
組塊記憶是其中的關鍵,也是巧妙練習的一種形式。 速記是一種組塊記憶。
注意到意識出現漫游,把注意力重新集中于目標,這種意識的鍛煉相當于反復做自由重量的舉重練習。
積極情緒可以擴大專注力范圍,使我們接受一切。消極情緒使我們的專注力范圍變窄,只關注不愉快的東西。積極情緒反過來對表現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它激發我們的活力,使我們的專注力更加集中,思維更加靈活,韌性更強。生存離不開消極關注,發展離不開積極關注。洛薩達分析了數百個團隊后認為,最有效率的積極:消極 比值至少為2.9:1(積極情緒存在上限,如果洛薩達比值超過11:1,團隊就會因過于浮躁而失去效率。)
正念呼吸已被證實對于保持專注力和情緒穩定的神經回路很有好處。情緒穩定,專注力集中,這是專注和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正念呼吸的方法可以從百度搜索中得知),正念使關鍵的注意力肌肉越來越發達。
新西蘭的一項研究發現,執行控制也許是關系人生成敗的最重要的一種心理機能。能夠辨別自身感受,并將其與記憶和聯想聯系在一起,是自我控制的關鍵。
正念聯系增強了專注力,特別是執行控制能力,工作記憶能力以及保持專注力的能力。每天20分鐘的小練習,連續4天,就能看到效果。
走神或者“神游“ 可能是工作中專注力最大的浪費。關注此時此地的體驗-比如當前的任務。正在進行的談話,或者需要達成一致的會議,要求我們把“我“的影響降到最低,即不再以我為中心,不再考慮與當前無關的因素。
檢驗自己的正念水平:
1,你跟別人談話,記住別人剛剛告訴你的事情是否有困難?
2,是否不記得早上怎么上班的?
3,是否吃飯嘗不出實物的味道?
4,是否只顧聽音樂,不理會身邊人?
5,是否跳著閱讀本書?
谷歌正念導師米拉貝的有聲教程《工作中的正念》。
自我反思,拓寬視野---每天或者每個星期流出一點兒固定的時間來反思,有助于克服每天火急火燎的心理,評估現狀和展望未來。
社會需要三種專注力:關注自身幸福,關注他人幸福,以及關注塑造人類生命的宏觀系統。
薩克斯認為:對自身的關注可以更加準確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無形之物(比如我們與所愛的人的密切聯系,有意義的活動)比起購物或工作,更讓人感到幸福。正念令我們對物質欲望保持克制,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滿足更深層次,更有更高自我實現意義和關系的需要。